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技术规程

2021-03-09 16:12来源:   作者:

我县耕地总面积276万亩,其中玉米常年播种面积150万亩,秸秆总产量100万吨左右,秸秆可利用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大量秸秆焚烧既污染环境又易引起火灾,再加上长期化肥施用过量、有机肥施用减少,造成中低产田偏多,土壤有机质缺乏、有效养分偏低、碱性过大,化肥利用率不高,农田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质量下降,因此,大力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高效利用秸秆资源,着力提升土壤有机质,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县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随着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秸秆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机械粉碎后直接还田。

1秸秆还田的优点

1.1地力培肥,归还养分。

我县土壤瘠薄,有机质缺乏,仅在12g/kg左右,而商品有机肥偏贵、农家粪肥施用不便,造成绝大部分地区农户不向土壤中投入有机物料,导致土壤有机质呈现连年下降趋势。据测定,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如按每亩还田秸秆1吨计算,则可增加有机质150kg/亩,相当于使土壤有机质提高1g/kg,同时还向土壤中归还了氮、磷、钾、镁、钙及硫等作物必需营养元素,因此长期实施可使低产田转变为中高产田。

1.2改善土壤环境,增强微生物活性。

秸秆还田使土壤容量降低,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秸秆中含有大量的能源物质,还田后生物激增,土壤生物活性强度提高,接触酶活性可增加40%以上。随着微生物繁殖力的增强,生物固氮增加,土壤碱性降低,酸碱趋于平衡,养分结构逐步合理。

1.3抗旱保墒,提高地温。

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同时,可作为吸水持肥的载体,抑制土壤水分蒸发,防止土壤养分流失,同时提高地温。据测定,连续六年秸秆直接还田,土壤的保水、透气和保温能力显著增强,吸水率提高近10倍,地温提高1~2℃。

1.4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秸秆还田使土壤具备了“保水、培肥、通气、提温”的本领,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的“水、肥、气、热”条件,作物产量显著增加,形成良性循环。试验结果显示:连续实施秸秆还田三年,可以使作物产量提高10%,亩节约化肥纯量3-5公斤,除去机耕费,亩节本增效100元以上。

2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总流程

秋季玉米收获后剔除病株—秸秆粉碎还田—施入秸秆腐熟剂—深翻—旋耕—镇压—机械播种

3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具体操作过程

3.1还田前准备

秋季玉米收获后,无论机械收获还是人工摘穗,首先都需要人工剔除病株,如玉米丝黑穗病、顶腐病等,防止传播病菌,加重下茬作物病害。如果秸秆病虫害严重的地块,不宜进行还田。

3.2还田时间

玉米秸秆还田的最佳时期为玉米成熟后,秸秆呈绿色,含水量在30%以上,此时含糖分、水分较大,易碎,有利于切割,粉碎和加快腐解。

3.3还田方式及还田量

根据当地玉米种植规格,具备的动力机械,收获要求等条件,选用适宜的还田方式进行秸秆还田。还田方式采用玉米收获机直接粉碎还田,也可人工摘穗后采用秸秆还田机作业,秸秆切碎长度小于10厘米,均匀覆盖地表,要根据玉米种植行距及规模选择适宜幅宽的机械。还田量为1亩地的秸秆还田1亩。

3.4秸秆腐熟剂施用

玉米秸秆还田后,每亩施用秸秆腐熟剂用量2-3公斤,还需增施氮肥,因为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微生物分解秸秆时需要吸收一定数量的氮素,玉米秸秆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易出现微生物与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速效氮素的现象,所以秸秆粉碎后,要撒施5公斤尿素,还可以加快秸秆腐熟速度。秸秆腐熟剂每亩施用量较少,不宜撒施,要与适量的细砂土混匀后,均匀地撒在秸秆上。

3.5及时深翻

秸秆粉碎撒入田地后,要及时用翻转犁将秸秆翻埋入土,深度一般要求20—30厘米,达到粉碎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地面无明显粉碎秸秆堆积,以利于秸秆腐熟分解和保证种子出苗。

3.6旋耕、镇压春播前,机械旋垄,旋耕深度在15-20厘米左右为宜,旋耕后要进行镇压,消除因秸秆造成的

土壤架空,达到无明暗坷垃,土碎地平,为播种创造良好条件。

3.7播前准备

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秸秆腐解速度的重要因素,若土壤过干,会严重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减缓秸秆分解的速度,所以秸秆翻入土壤后,如果墒情不好需浇水调节土壤含水量。

3.8机械播种

采用机械化播种,大小垄种植,一般亩播种量2-3公斤,播种深度3-5cm,做到播种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深施底肥,每亩化肥施用量按当地配方施肥推荐量确定,化肥总施用量可降低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