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高粱低温冷害是高粱生育期间,遇到低温,造成生理活性下降,生长发育延迟或性细胞生长发育受阻,从而使产量降低。高粱低温冷害分延迟型、障碍型、混合型3种。中国北部高粱产区主要表现为延迟型:即在营养生长期或生殖生长期较长时间遭受低温,生活活性明显减弱,生长、发育明显滞缓,抽穗成熟延迟,霜前不能充分灌浆,不仅产量锐减,且品质变劣,籽粒不饱满,带壳籽粒增多,蛋白质含量低。障碍型:主要是生殖器官分化期至抽穗开花期,遭受短时间异常低温,妨碍生殖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受精结实,造成不育或部分不育。这一类型仅个别年份局部地区发生。
混合型冷害
是延迟型、障碍型同时兼有的一种冷害,中国不多见。
病因
高粱播种至拔节期,高粱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7—8℃,出苗温度12—14℃。此间遇持续低温,常造成粉种或苗弱。至于高粱出苗的天数,常随播种时温度增高而减少。苗期低温会延迟成熟。拔节至抽穗期,一般不会出现低温冷害。高粱开花后,营养生长停止,进入生殖生长期,此间仍要求较高温度和充足的光照条件。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千粒重高低与温度高低及持续时间长短呈正相关。生产上温度对生育前期和后期影响较大,尤其是生育后期影响最大。我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高粱栽培区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低,年度间温度和霜期变化很大,一般每4—5年出现一次低温年,常使高粱因低温冷害而减产。受害程度黑龙江最重,吉林次之,辽宁较轻,内蒙古、河北、山西北部,有些年份也有发生。经测定生产上>10℃的活动积温低于2400℃为低温年,低于2250℃则为严重低温年。2401—2550℃为平年指标,高于2550℃为丰年指标。低温冷害出现机率略具规律性,一般2—4年发生1次,20年中平均3.5年发生1次。低温大致可分4种类型:一是常年低温型。二是低温干旱早霜型。三是低温多雨寡照型。四是干旱早霜型。其中低温干旱早霜型受害最重,对高粱来说是属于延迟性冷害。温度或热量是影响高粱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10℃的活动积温越高且持续时间越长,对高粱生长发育越有利,其产量相应提高。
防治方法
防止延迟型低温冷害措施:
(1)选用早熟高产良种。
(2)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3)适时播种,促使高粱幼苗及时出土。
(4)提倡施用酵家菌沤制的堆肥,增施有机肥。高粱对肥料要求很高,增施有机肥及速效磷肥,不仅高产,而且能促进早熟,尤其是磷肥效果更为明显。
(5)加强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疏苗、定苗,铲除杂草,深松耕地。特别是低洼易涝地,地温低,可采用垄作台田,提高地温。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促进生长发育。
(6)其他方法参见玉米低温冷害。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