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易发菌核病,那么该如何防治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成株期,最早出现在主茎下部的分枝处,形成水渍状病斑,形状不规则,病斑向上、下扩展,呈浅褐色或近白色,后期病斑环绕茎部,使病部以上茎叶干枯,病株容易倒伏,发病部位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后变黑色,类似鼠粪,为病菌的菌核,很容易脱落,纵剖病秆,中空,可见黑色圆柱形菌核,干燥条件下病株纵向撕裂,维管束外露似乱麻,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称苗枯,叶片、豆荚染病形成叶腐和荚腐。
病菌依靠菌核过冬,它散落在土壤中、病残体上或混在种子间,春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成为田间初侵染源,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雨量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重迎茬或前茬向日葵,地势低洼,密度过大或长势过盛使田间郁闭的大豆田发病严重,7、8月份降雨多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大豆菌核病要注意:
(l)精选种子,清除混杂在种子间的菌核。
(2)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秋季深翻,将落入田间的菌核埋入土壤深层,促进病株残体尽早腐烂。
(3)与非寄生作物如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尽量不与向日葵、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以及菜豆、绿豆、花生、胡萝卜连作。
(4)选择优良、早熟、抗病的品种。
(5)于发病初期及时叶面喷药,可用药剂包括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剂l000倍液,40%菌核净l000倍药液,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40%纹枯可湿性粉剂800-l200倍液喷雾或隔7天再补喷l次。
以上即是防治大豆菌核病的方法。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