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在雌、雄穗抽出后表现症状。发病早的植株,果穗和雄穗均受害,发病较晚的常常果穗受害,天花仍正常。病株果穗抽出较晚,甚至不能抽出(不育),抽出的病果穗较健穗短,基部膨大,顶端尖;手捏有基部硬而顶部膨空之感,不抽花丝,整个果穗变成病瘿(厚垣孢子团),后期苞叶张开,内部充满黑粉,黑粉散落后,残留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似乱发状,“丝黑穗病”即由此得名。也有少数病株,果穗受害后,苞叶畸形,变窄细,分叉多,籽粒重新发芽,呈细长的芽叶状。雄穗早期受害,整个雄花序发生异常病变,变为厚垣孢子团,似“拳头状”,有的病株天花虽能抽出,但弯扭畸形,有一部分小花受害,一部分仍正常,还有的整个雄穗或部分小花变成芽叶状。受害雄穗花药干秕,不产生花粉。叶片上也可表现症状,叶背主脉处表皮破裂,其内充满黑粉,但不呈瘤状(区别玉米黑粉病)。多数病株株形与健株无明显差异,少数病株极度矮化,接近匍匐型,植株与叶片显著变形扭曲,果穗增生,几乎每个叶腋部位都可长出很小的病果穗。丝黑穗病的典型症状在玉米抽雄后,有的病株甚至到果穗形成时才表现出来。但抽雄以前,也有一定的症状表现,平均确诊率70—90%,感病品种确诊率高,玉米口十龄愈大,确诊率愈高。早期特异症状,有六种类型:(1)笋状型,茎扁、下宽上尖、竹笋状;(2)矮缩丛生型,植株矮、丛生、分蘖多;(3)黄条型,叶上有纵行黄条;(4)畸形茎扭型,植株畸形,茎扭;(5)叶片异常型,叶硬、挺、厚,叶色深,叶面不平;(’6)顶叶扭卷型,雄穗抽不出,顶叶扭卷。
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
各地应自己制种,在外地调种时,应做好产地调查,防止由病区传入带菌种子。
(2)栽培管理措施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或薄膜覆盖,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应做到坚持苗期剔病苗、怪苗、可疑苗,早期拔除病株。田间发现病株在未散苞前及时拔除病穗并集中销毁。
③轮作倒茬。对发病严重的地块必须进行轮作倒茬,实行大豆、玉米、高梁等作物轮作,减少发病几率。
(3)药剂处理
①药剂拌种。药剂拌种是防治玉米黑穗病的最简便易行、省工高效的方法。可选用对丝黑穗病防效好的2%戊唑醇湿拌种剂(立克秀)、2%烯唑醇可湿性粉剂(速保利)等农药拌种。具体方法:10千克玉米种子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30克或2%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25克拌种,病害严重地区可适当增加药量。也可用12.5%烯唑醇粉剂均匀拌种,具体方法:在春播期前将精选好的玉米种子放入拌种器具内,加入种子质量1%的水先把玉米种子拌湿润,然后把种子质量0.1%-0.2%的12.5%烯唑醇粉剂倒入搅拌,稍晾干后即可播种。在拌种时拌药一定要均匀,确保防治效果。
②土壤处理。可用50%甲基托布津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药土盖种,每50千克细土拌药粉50克,播种时每穴用药土100克左右盖在种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