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红叶茎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一般7~8月份零星发生,9月中、下旬至10月份达到发病高峰,受害轻的棉株黄瘦铃小,纤维短,吐絮不畅,严重时植株矮小,结铃减少或造成蕾铃大量脱落,可减产50%左右。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棉花红叶茎枯病的症状识别、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1、症状识别
棉花红叶茎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症状是在叶片上产生红叶或黄叶。一般从主茎顶端或果枝的枝梢开始发病,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发展。叶片初呈暗绿色,叶肉逐渐由黄色变成暗红色,叶质增厚变脆,皱缩反卷,叶脉仍保持绿色,叶脉间发生黄色斑块,后产生红色斑点,最后全叶变黄或红,叶柄失水干枯,最后脱落。在自然条件下,不同棉田表现不同类型,有黄叶型和红叶型,同一株叶片也可表现不同的颜色。病害严重时,叶柄基部变软,失水干缩,引起叶片枯萎脱落,茎杆顶端呈干焦状,同时易引发轮纹斑病和褐斑病的重复侵染,促使病株焦枯死亡。有的植株病叶脱落后仍能长赘芽。
2、病因分析
红叶茎枯病是一种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与土壤、气候、营养及栽培等条件密切相关,尤以干旱、营养不足为主导因素。一般年份发病率10%,严重年份达到80%以上,个别田块造成绝产。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棉田耕作粗放,土壤板结透气性差,棉根发育不良。②土壤缺少有机肥,特别是缺乏钾肥。③偏施氮肥,棉花长势过旺,糖苷类物质在叶片内积累多,有部分糖转变成葡萄糖苷(花青素一类),诱发红叶茎枯病的发生;同时,会造成田间郁蔽,影响对钾元素的吸收。④田间排灌不畅,长期干旱或雨后长期积水,影响根的生长。⑤前期结铃早而多,致后期棉株过早衰败。⑥恶劣的天气条件,长期干旱后突降暴雨引起该病的发生,长期阴雨也能加剧危害。⑦老棉田长期连作,肥力不高,肥水供应不足以发病。⑧长期干旱高温,土壤耕作层缺水,阻碍新陈代谢正常进行,以致生理失调,造成棉株“未老先衰”而发病重。
3、防治措施
3.1 田间管理
(1)对于土壤板结的棉田,及时中耕破板通气,增强土壤通透性能。干旱季节及时进行浅中耕,减少水分蒸发,保墒并促进根系发展,以利于植株生长,增加抵抗力。
(2)对于旺长棉田,可施用缩节胺30~45g/hm2或助壮素120~180mL/hm2,对水750kg/hm2喷雾,能有效促进其稳长。
(3)对于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棉田要及时注意疏通灌沟,排除田间积水,促使棉根生长下扎。
(4)地膜覆盖棉,要及时揭膜,促使棉根向纵深发展。
(5)整枝修棉,保证棉花养分、水分的合理应用。对早发水肥不足的棉田,可以适量摘除早蕾。
3.2 肥水管理
棉花不同生育期对肥水需求量不同,苗期、蕾期需求量小;而花铃期对肥水的需求量较大,且又常与伏旱、高温季节不期而遇,故要及时灌水施肥,达到抗病增产的目的。
(1)多用农家肥作基肥,有条件的地方可种植绿肥或实行麦棉轮作以补充有机肥的不足,达到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的目的,改变长期单一施用化肥的现状,以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降低保肥、保水能力。
(2)根据棉花各生育期的需肥规律,巧施追肥。一般轻施苗肥,酌情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早熟品种或早播的棉田棉苗发育早,前期坐桃多且易遇干旱季节,因而常会出现“未老先衰”现象。因此要及早施用且重施花铃肥,确保肥水后移,保证棉花稳健生长,从而达到减轻或不发生棉花红叶茎枯病的目的。
(3)在追肥种类上要注意氮、磷、钾三要素配合,其中钾肥尤为重要,要增施钾肥,提高施肥效率。缺钾是诱发棉花红叶茎枯病的主导因素之一。对土壤潜在性缺钾或施钾较少的棉田,可追施氮化钾或硫酸钾150~225kg/hm2、过磷酸钙300~450 kg/hm2,以满足棉花对钾元素的需求,调整棉田肥料配比结构,提高氮、磷的利用率。
(4)发病前期或初期棉田可采取叶面喷施2%尿素+0.2%磷酸二氢钾+叶面微肥混合液,重点喷施中、上部叶片背面,间隔7~10d喷施1次,共喷施2~3次,防治效果较好。在生育后期对已有早衰迹象的棉田,及早喷施旱地龙、磷酸二氢钾及尿素供叶片直接吸收利用,使其迅速发挥肥效,有明显的保叶增产效果。
3.3 化学防治
棉花发病以后要及时喷杀菌剂2~3次,防止其他病菌的入侵,缓解症状。喷药时可以用磷酸二氢钾作叶面肥使用,既可补肥,又可达到控病效果。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