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分蘖的影响因素、发生条件及主要农艺措施

2021-05-19 15:47来源:   作者:

水稻分蘖是水稻苗长至4片叶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能够促进根系发育,使植株更健壮。然而,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水稻分蘖,进而降低水稻产量,给农户们造成损失。小编为大家详细总结了水稻分蘖的影响因素、发生条件及主要农艺措施,供大家参考。

水稻分蘖的影响因素、发生条件及主要农艺措施

一、影响分蘖的因素

1.分蘖发生与秧苗营养状况有关: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 光照不足,基部节上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拔节以后生长中心转移,上部节上的分蘖芽也都潜伏而不萌发,所以一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分蘖节可以发育。秧苗营养充足,生长粗壮,移栽质量保证,低位蘖多,成穗率高。

2.分蘖发生与温度有关:分蘖生长最适温度为30~32℃,低于20℃或高于37℃对分蘖生长不利,16℃以下分蘖停止生长发育。

3.分蘖发生与光照有关:在阳光的照射下,水稻返青后3天开始分蘖;自然光照为50%时,返青后13天开始分蘖;当光强降至自然光照强度的5%时,分蘖不发生,主茎也会死亡。

4.分蘖发生与水分有关:分蘖发生时水分必须充足。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情况下,会减退植株生理功能,从而导致分蘖养分供应不足,常会干枯致死,这就是“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的原因。

此外,水稻分蘖还与品种特性有关,不同品种分蘖力有差别。

二、水稻发生分蘖需要的条件

1.内因条件:

品种的分蘖特性、秧苗壮否、干重多少、充实度高低、秧龄大小等。

2.外因条件:

温度:插秧时气温稳定通过13℃,泥温15℃,温度越高分蘖越早越多。气温低于20℃,水温低于22℃分蘖缓慢;气温低于15℃分蘖停止发生。

光照:充足的光照条件有利于分蘖。阴雨寡照时,分蘖发生延迟,光照低于自然光强的5%时,分蘖停止发生。

水分:保持3厘米左右浅水层对分蘖有利,浅水可以增加泥温,缩小昼夜温差,提高土壤营养元素的有效性。无水或深水易降低泥温,抑制分蘖发生。

栽插深度:浅插2厘米左右对分蘖有利,插深超过3厘米,分蘖节位上移,分蘖延迟,分蘖质量变差,弱苗插深还会造成僵苗。

矿质营养:在营养元素中氮磷钾对分蘖的影响最明显,分蘖期稻苗体内三要素的临界量是:氮2.5%、五氧化二磷0.25%、氧化钾0.5%;叶片含氮量3.5%时分蘖旺盛,含钾量在1.5%时分蘖顺利。

水稻分蘖的影响因素、发生条件及主要农艺措施

三、水稻分蘖期的主要农艺措施

大田分蘖的发生,经历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过程。当全田有10%的苗出现分蘖时,称为分蘖始期;分蘖增加最快时,称为分蘖盛期;全田分蘖数达到最多时,称为最高分蘖期;到全田总茎数和最后穗数相等时,称为有效分蘖终止期;以后称为无效分蘖期。

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和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管理主要是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穗,控制无效蘖,最高分蘖期时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为丰产打下基础。

1.早施、适施分蘖肥:在返青至分蘖期间施用的分蘖肥,一是要早,一般是在插后3~7天完成,为促进早分蘖,是成穗率提高;二是要适量,对较好的田一般亩施硫酸铵7.5~10公斤或尿素4~5公斤,瘦田亩施硫酸铵10~12.5公斤或尿素5~6公斤。如果在分蘖肥施后7天仍出现缺肥现象,可补施1次接力肥,一般亩施硫酸铵5公斤左右,最好施用5公斤的复合肥。分蘖肥对早、晚稻施用的技术各不相同。早稻生育前期气温相对较低,分蘖较慢,应抓紧时间早追和轻施分蘖肥;对于高气温的晚稻生育期,需要注意防止生长过旺,一般在施足基肥足够的基础上不再使用分蘖肥,一旦发生脱肥现象,也可以酌量及早追施分蘖肥。是否合理的对水稻分蘖期施肥,是决定水稻后期是否能成功倒伏的关键。水稻进入分蘖期后,生长速度增快,如果偏迟施用分蘖肥,用量又偏多,会导致大量无效蘖增加、叶片披露、过早封行,因透光通风差,使得茎叶柔软。品种的抗倒能力是水稻植株基部节间的生长情况所决定的,而分蘖期正是生长的最佳时期。在分蘖盛期氮肥过多,导致植株基部节间过长,茎秆壁变薄,植株高度增加,降低了抗倒力,抽穗以后遇雨又刮大风,往往易造成倒伏。故分蘖期要注意早施、适施分蘖肥。

2.浅水勤灌、适当晒田: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灌水3厘米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使土壤养分被分解,分蘖节处的氧气和日照充足,促进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被污染,危害稻苗。当结束有效分蘖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可结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对防止倒伏有显著作用。

3.防除杂草和防治病虫害:应用除草剂在分蘖期除草,不仅稻田杂草可以被消灭,又可使大量繁重劳动减轻。分蘖期还要主要防治病虫害, 病害主要有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等,虫害主要有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