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蓟马危害水稻、麦类、玉米、甘蔗等作物,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各省,南方稻区普遍发生。在稻区主要有稻管蓟马、小麦皮蓟马和禾蓟马三种,其中以稻管蓟马分布广、危害较重。小编为大家详细总结了稻管蓟马的危害症状、特征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1、危害症状
成虫1~2代和若虫以口器磨破稻叶表皮,吸食汁液,被害叶上出现黄白色小斑点或微孔,叶尖枯黄卷缩,严重时可使成片秧苗发黄、发红,状如火烧。本田稻苗严重受害时,影响稻株返青和分蘖,生长受阻,稻苗坐蔸;孕穗期严重受害,影响小穗发育,抽出穗只有白色丝状颖壳;抽穗期受害,花器被破坏,影响受粉结实,有的造成空壳。
2、形态特征
稻蓟马成虫体长1.1~1.3毫米,雌虫略大于雄虫,初羽化时体为褐色,1~2天后为深褐色至黑褐色。卵肾形,长约0.2毫米。若虫同成虫体形相似,无翅,共4龄。稻管蓟马体长1.5~1.8毫米,赤褐色到棕褐色。
3、生活习性
成虫白天多隐藏在纵卷的叶尖或心叶内,有的潜伏于叶鞘内,早晨、黄昏或阴天多在叶上活动,爬行迅速,受震动后常展翅飞去,有一定迁飞能力,能随气流扩散。雄成虫寿命短,只有几天;雌成虫寿命长,危害季节中多在20天以上。雌成虫有明显趋嫩绿秧苗产卵的习性,在秧田中,一般在2~3叶期以上的秧苗上产卵。若虫活泼,1~2龄若虫是取食危害的主要阶段,多聚集在叶耳、叶舌处,特别是在卷针状的心叶内隐匿取食;3龄若虫行动呆滞,取食变缓,此时多集中在叶尖部分,使秧叶自尖起纵卷变黄。大量叶尖纵卷变黄,预兆着3~4龄若虫激增,成虫将盛发。
4、发生规律
目前,稻管蓟马在东北越冬场所及世代数不详。据报道,在江苏1年发生9~11代,安徽年发生11代,浙江年发生10~12代,福建中部年发生约15代,广东中南部年发生15代以上。成虫和若虫都怕光和干旱,喜湿润环境。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在10~28℃,最适温度为15~25℃。冬季气候温暖,有利于稻蓟马的越冬和提早繁殖。江淮地区一般于4月中旬起虫口数量呈直线上升,5~6月份达最高虫口密度;在6月初到7月上旬,凡阴雨日多,气温维持在22~23℃的天数多,稻蓟马就会大发生;7月中旬高温少雨,虫数剧降;秋季又稍有回升,数量较少。秧苗3叶期以后,本田自返青至分蘖期是稻蓟马的严重危害期,此时,每单株有若虫或蛹1~2头,可以造成叶尖初卷;有虫5头,卷叶3~5厘米,有时达全叶的1/2;有虫10头以上,叶片大部纵卷,甚至全叶枯死。水稻分蘖末期,苗大叶健,即使虫量较多;也不会使叶片纵卷,对水稻生长无明显影响。如稻后种植绿肥和油菜,将为稻蓟马提供充足的食源和越冬场所。
5、防治方法
5.1 农业防治:铲除田边、沟边、塘边杂草,清除田埂地旁的枯枝落叶。培育和移栽壮秧,以缩短受害危险期。
5.2 生物防治:合理施药保护稻田蜘蛛,使蜘蛛种群数量回升相对快于稻蓟马,以发挥天敌作用。
5.3 药剂防治:清水选种,分级浸种催芽,待种芽破胸后,将种芽洗净晾干,然后装入袋中,按干种子量1%的剂量加入35%的好年冬种子处理剂。直播稻播后30天内处于分蘖阶段和叶色嫩绿,有利于稻蓟马危害。播前3天每667平方米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加浸种灵和25%施宝克各2毫升,加水12升,浸种60小时后催芽播种,对苗期稻蓟马防效可达95%以上,药效期长达30天左右。用10%吡虫啉2500倍液+5%阿维菌素5000~6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杀2~3次,隔5~7天喷一次。40%乐果乳油75~100毫升/亩,或48%乐斯本(毒死蜱)乳油80~100毫升/亩,或5%锐劲特(氟虫腈)悬浮剂30~40毫升/亩,兑水喷雾。龙丹35%可湿性粉剂对稻蓟马具有兼杀特效作用,在卷叶、钻蛀、刺吸三类害虫混合 发生区,能达到一药三杀的神奇功效。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