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果夜蛾是芒果生长期间出现的一种虫害,在芒果种植产区普遍发生,严重阻碍了芒果种植产业的发展。因此,农户们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减少该虫害造成的损失。下面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芒果吸果夜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供农户们参考。
形态特征:
成虫
嘴壶夜蛾属中型蛾子,体身躯肥大多毛,虹吸式口器发达,且其口器喙的前端有穿刺的结构,这与一般蛾蝶类的昆虫虹吸式口器有明显的不同。前翅棕褐色,外缘的先端外突成一角,角的内侧有一个三角形红褐色斑,后缘中部内凹,顶角至后缘中部有一深色斜线。后翅单一,沿外缘深褐色。
卵
扁球形,散产,初产时黄白色,数小时后卵壳呈暗红色蕴含纹,孵化前变为灰褐色。
幼虫
共6龄,除第1龄暗灰褐色外,其余各龄体均漆黑色。体背各节有或白色斑纹,间杂白色、红色斑点,变化较大。表面肉质肥大,光滑无毛,老熟时体长约38毫米。腹足(包括臀足)仅4对,行走时弓身如尺蠖状。
蛹
赤褐色被蛹,在幼虫所吐的丝和土粒结成的茧中,或将寄主植物的叶片卷成筒状,蛰伏其中化蛹。
生活习性:
在广州一年发生5~6代,以幼虫越冬。成虫白天隐蔽在果园附近灌木丛中荫蔽处,傍晚飞出活动。趋光性弱,趋化性强,嗜食糖液,危害多种水果,4~6月首先危害枇杷、杨梅、桃、李等,6~7月危害芒果、黄皮,8月下旬开始危害早熟柑橘品种,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是盛发期,继续危害柑橘类果实,11月下旬虫口密度下降。
当气温在10℃以下或风力在4级以上时停止活动,在无风闷热的晚上危害猖獗,多食性,能以多种野生花果为蜜源补充营养。
产卵活动多在上半夜。幼虫亦多食性,但偏喜防己科植物(独脚乌桕),多在叶背取食,3龄以后畏光,于上午10时左右迁至附近杂草或浅土中隐蔽,下午4时以后再迁回寄主上。在广州地区的7~8月,卵期3~4天,幼虫期20~22天,蛹期约10天,成虫期7~8天。
发生规律:
吸果夜蛾白天潜伏,晚间飞进果园危害,利用其锐利的口器吸取即将成熟果实的果汁,致使果实腐烂落果。
吸食果汁时先伸出其虹吸式口器在果面寻索,找到适当的位置后,用口器的尖端固定在果皮上不断左右摆动,数分钟后其口器即能刺入果肉内取食。
取食时间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使果实内部组织受到破坏而逐渐腐烂,以至脱落。
吸果夜蛾危害后有刺孔,在表皮内外,其刺孔的直径大小均基本相似,与机械创伤有明显的区别。吸果夜蛾是丘陵山地果园的重要害虫之一,种类很多,普遍发生的也有10多种,其中在广州地区危害最为普遍而又最严重的是嘴壶夜蛾。
防治方法:
6~7月,芒果吸果夜蛾危害芒果、黄皮,昼伏夜出,在防治上有一定的难度,可按照其生活习性,采取相应的综合农业措施,方可奏效。下面就介绍一下芒果吸果夜蛾的防治方法。
首先,要清除果园附近的灌木丛,尤其是防己科植物,以压低幼虫的虫口密度,减少成虫藏匿场所;在果实开始着色成熟时,发现吸果夜蛾危害,可用人力于黄昏后到果园捕杀,持手电筒照射树冠,因吸果夜蛾的复眼会反射出青光,易于发现;
利用吸果夜蛾的畏光性,在果园中设置40瓦的荧光灯,每亩两支,可收到拒避的作用;在果实成熟前套袋护果,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防御措施。
此外,也可用诱杀成虫的办法,将成熟的落果去皮后,浸于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30%苯腈磷或40%苯溴硫磷等药液中,数分钟后取出,挂在树上,有诱杀成虫的作用。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