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梨根腐病的主要种类、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

2021-06-01 20:11来源:   作者:

油梨根腐病是油梨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往往造成油梨的产量和果实品质下降,甚至整棵植株死亡,给油梨种植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小编详细介绍了油梨根腐病的主要种类、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油梨根腐病的主要种类、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

1、油梨根腐病的主要种类

1.1 疫霉菌根腐病

1.1.1 病原

樟疫霉菌,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属。

1.1.2 病原培养特性

菌落呈绵絮状,气生菌丝生长较繁茂,边缘不明显,菌丝较长直。

1.1.3 症状及危害特点

定植4~6 a后才表现病状。发病初期先危害细小的根,逐渐变黑色坏死,然后往较粗的根蔓延发展,致使根部皮层与木质部分离脱落、易断。即使有新根抽生,由于营养根逐渐受害,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树体营养供应不足。当根系受害约l/3时,树冠顶端枝梢出现回枯,新梢无法形成;而树冠中下层的枝条虽可萌发新梢,但显衰弱、泛黄,稀疏散乱、不整齐。初发病树能正常开花结果, 2~3 a后的病树开花盛,但座果率低,且果小或畸形,品质差,发病后期时,病树开花少,极少座果,但病株仍能维持若干年的生命。随着较大的主枝和侧枝相继枯死,最后整株死亡。

1.2 焦菌根腐病

1.2.1 病原

焦菌(Ustulina sp),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炭角菌科焦菌属。

1.2.2 病原培养特性

菌丝体白色,浓密呈棉絮状,25~30℃温度下培养20 d,局部菌丝体由白转黑,最后整个培养基表面均变为黑色,若在20℃以下继续培养,能产生炭黑色块状子实体。

1.2.3 症状及危害特点

主要发生在根茎部和较大的根。被害部位皮层内组织呈黑色,在根颈处常见黑色泪状痕迹,近病部的泥土也被渗出的汁液染成黑色,剥开皮层,可见皮层和木质部上有黑色的细纹线,有的闭合成圆圈状。随着病害的发展,树冠叶片泛黄并出现枯枝,往往到次年,枯枝越来越多,且无新梢抽出,最后整株死亡。在发病的中后期,在根颈的病部表面能形成炭黑色,表面有皱折、硬脆、块状,大小1 cm左右,厚1~2 mm的子实体,多个子实体又合成几厘米大的子实体,子实体埋生子囊果。黑纹和块状子实体是鉴别本病的主要特征。

1.3 团丝核菌根腐病

1.3.1 病原

团丝核菌(Papulaspora sp),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无孢科团丝核菌属。

1.3.2 病原培养特性

菌丝体呈白色,生长速度较快,长满整个培养基表面后,约3~7 d渐变为灰色至灰褐色,若在20℃的温度下继续培养,茂盛的菌丝体逐渐扭结成菌丝团。

1.3.3 症状及危害特点

一般发生在离地表上下10~20 cm的根颈处。发病的皮层表面有褐色斑点,刮去表皮粗层,有鲜红或暗红色圆形大小不一的病斑,病斑延伸到木质部,从病斑来看,以纵向扩展较快,横向扩展较慢。病斑扩展成大斑,大斑中央呈黑褐色至灰褐色,边缘红色,大斑继续扩展。木质部受害时呈灰色湿润状、无胶粘液。若病斑互相连接,根颈部被危害一周时,则病树树冠会很快枯死,但由于地下许多根系还能正常吸收水分和营养,且树枝干枯得太快,病树树冠上往往既有光秃的或树叶全干枯的树枝也有挂着变黄带绿树叶和皱缩果实的树枝,过后逐渐脱落。

1.4 假蜜环菌根腐病

1.4.1 病原

假蜜环菌(Armillaria tabescens),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蜜环菌属。

1.4.2 病原培养特性

菌丝初为白色,后变为棕褐色,并分泌出棕褐色水珠,有蘑菇味,最后菌落表面形成不规则黄棕色的疣状突起(原基), 或全皿表面菌丝干结成棕褐色的韧皮[5]。

1.4.3 症状及危害特点

从油梨的须根开始发病,然后不断地扩展蔓延到较大的侧根、主根和根颈部。受害根的表皮呈淡黑到深黑色,粗糙凹凸不平,皮层与木质部不易剥离,病根向外分泌粘液,粘住较多的土壤,且不容易冲洗掉。用水冲掉病根表面的泥土后可见有稀疏的灰褐色菌索,慢慢剥开病根的皮层,可见一层薄而疏松的白色菌丝体(或称菌膜),具蘑菇味。病根木质部变灰褐色。感病树的叶片暗淡,易脱落,枯枝增多,花量逐渐减少,产量低且品质差。到发病后期,已经危害到的主侧根和根颈,无法供给树冠水分和养分,病树则突然整株枯死。此病有极为明显的发病中心,通过根系生长接触或土壤中水分渗流传染到邻近的植株。

2、油梨根腐病的发病规律

目前发现的油梨根腐病均是由真菌引起,病原菌可以潜伏在被传染的植物组织,或存活于土壤中,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适合病原菌的生长,是根病发生非常重要的条件。根据研究表明,油梨是浅根性果树,80%的根分布在0~60 cm的土层内,该土层内氧气充足,有机质丰富,病原真菌也有很强的腐生能力,因而其生长较快,比很多有益微生物竟争能力强,因而发病较重。

2.1 樟疫霉菌根腐病

樟疫霉菌的卵孢子可存活在病残体或土壤中。在无适合寄主的情况下,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卵孢子萌发后产生孢子囊,然后释放游动孢子,随着水流或短距离游动到油梨的须根,从伤口处进行初侵危害。游动孢子囊也可以在被侵染的树根表面形成,成为再次侵染来源,因此,影响卵孢子萌发和游动孢子游动的因素都影响樟疫霉菌根腐病的发生。一般土壤温度18~28℃、土壤含水量20%以上时,利于卵孢子萌发。灌水、施肥、降雨、种植密度、土壤类型及排水条件都影响樟疫霉菌根腐病的发生。

2.2 焦菌根腐病

病原菌以菌索或菌丝体在土壤中或病根上越冬,在适宜条件时长出营养菌丝,通过机械、虫害等引起的伤口侵染根部。在果园中,健根接触到病根也可传播。此外,孢子也可借风雨传播。孢子从受伤的茎基部侵染,后进入根部。果园残存的树桩及病根也会成为传染源;树势衰弱、地下水位高的果园易发病,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病也重。

2.3 团丝核菌根腐病

该病病原菌是一种土壤习居菌,以菌核和菌丝体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当土温达到16℃以上时,菌核开始萌发,菌丝开始生长。并侵染油梨幼根,成为发病中心点,菌丝通过雨水、灌水、土壤中水的流动传播蔓延。菌丝可从自然孔口和直接穿透根的表皮侵入。气温高、土壤湿度大是该病害发生的基本条件。一般在夏天连续几天大雨之后突然晴天,容易造成病情加重,加速植株的死亡。另外排水不良,土质粘重,也利于该病发生。

2.4 假蜜环菌根腐病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索在病株根部或残留在土壤中的病根上越冬。主要是健根与病根或病残体接触传染,病原菌分泌胶质粘附树根后再产生分枝直接侵入其中,也可从伤口侵入;从子实体上产生的担孢子,借气流和雨水传播,碰到油梨的根颈和根后,且条件适宜时,担孢子萌发,侵入根部,然后长出菌索,当菌索尖端与健根接触时,菌索中的菌丝便产生分支侵入根部。一般在地势较高或排水良好的砂质土易发病,生产上常见老果园发病重。

总的说来,土壤温度在20~30℃,pH值为6.5左右时,最适于根病的发生;各龄油梨树都可被感染发生根病,但结果树比幼龄树发生更为普遍,而且更严重;品种之间抗病性也有差异,据观察,大果品种如富尔特(Fuerte)比小果品种如哈斯 (Hass)易感染根病;另外,前作物品种、耕作方式、间种作物品种和果园使用的除草剂均对油梨根腐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油梨根腐病的主要种类、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

3、油梨根腐病的综合防治

目前,全世界对油梨的种植生产非常重视,发展很快,栽培面积不断增大,但由于经常受到根腐病的影响,一些种植者损失较严重,对油梨种植失去信心。根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发病过程较长,隐蔽性强,当油梨树到结果期或丰产期时才在树冠上表现出来,但果树的重要器官之一――根系已经受到严重的伤害,已是病入膏肓。此时采取任何的治疗措施都是收效甚微、甚至是徒劳。由于这些根腐病都是土传性病害,采取任何单一的措施均难以见效,在防治上必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配合适当的生物和化学的综合防治措施,目的是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有效控制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和生长繁殖,抑制油梨根腐病发生发展,延长油梨树的盛产期。

3.1 农业防治

3.1.1 培育无病壮苗

现在油梨种苗的繁殖一般是采用幼芽嫁接袋苗,这种苗在种植时伤根少,恢复生长快,分枝部位较低,利于培养幼龄树冠,树冠较矮化及可以提早开花结果。在育苗时,所有场地及催芽用的河砂须用50%多菌灵WP 500倍液进行消毒,营养土用50%敌克松WP 500倍液拌匀并用薄膜覆盖3 d后使用,砧木用的种子要选用耐旱、耐寒、抗病虫,与接穗亲和力强和种子较大的品种。

3.1.2 选地与备耕

种植油梨以选择肥力水平高,土层较深厚的沙壤或壤土且有一定坡度的地块为宜,这种地块的土层结构性能佳,通透性强,雨后能及时排除积水,利于油梨根系的健壮生长,忌选用透气较差,且低洼、易积水及排水不良的土地种植油梨。种植前用35~37马力的中型拖拉机深犁30~40 cm,晒1个月后耙平,然后按株行距为5 m×5 m或6 m×6 m的规格进行定点挖穴,挖长宽深为100 cm×100 cm×100 cm或100 cm×100 cm×80 cm,经约10 d的风化后回坑,每株要施入充分腐熟的土杂肥和肥15~25 kg及适量杂草,分层撒入500~1 000 g石灰粉,回土要高出地面20 cm,大约60~90 d后到定植油梨苗。

3.1.3 科学施肥

油梨是热带果树,生长速度较快、生物量大、产量高,因此其生长过程需要的水分和肥料较多,一般幼龄树按N?UP2O5?UK2O为1?U1?U1的比例施用,结果树则按2?U1?U2施用。油梨封行前,每年冬季要扩穴深翻压青并施用有机肥,一般做法是在远离树苗30~50 cm处挖深沟,尽量避免伤害根系,逐年往外扩展,在深沟内压下绿肥和杂草并施下有机肥,然后覆土。树冠封行时,株、行间禁止翻犁,以免伤根,增加被病原菌感染的机会。

3.1.4 覆盖与排灌水

一般在定植后用作物的秸杆对树盘进行覆盖,可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夏季可降土温,冬季能够增加土温,减少外界对油梨根系的影响,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杂草的生长,防止果园水肥的流失。由于这几种病原菌喜湿,因此,在雨季要掀开覆盖物,防止土壤过湿,同时整个果园要开好排水沟,避免果园积水,以防根病的发生。但油梨是周年常绿果树且根浅,对土壤干旱十分敏感,而一旦缺水,生理机能必定受阻,树势衰弱,导致落叶落果,而且干旱也会造成土壤板结和开裂,拉断须根,促进病害的发生,所以,若天气连续晴10~20 d,土壤开始微裂,就应及时灌溉。

3.1.4 修剪与疏花疏果

油梨顶端优势很强,应及时打顶和剪去徒长的枝条,促进分枝和根系的生长,同时也要把病虫害枝、荫枝剪除。发生根病的植株一般开花和结果量特别多,加重植株的负担,加速植株死亡,因此有必要疏去部分花和果实,特别是一些病虫果、发育不正常的果实要及时剪除,减少营养消耗,促进根系恢复生长。

3.2 生物防治

3.2.1 促进油梨健康生长

适当增加施用磷肥可促进油梨树冠特别是顶部的生长,可以加大蒸腾量,使土壤环境不适于病菌的生长,另一方面磷可促进油梨菌根的生长,可保护根系免受病原菌侵害;在根系生长季节,施用1~2次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生根剂――“根爆发”,稀释600倍,每株20~100 kg,可促进新根生长,与杀菌剂交替施用。

3.2.2 利用拮抗作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充分利用土壤中友好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能迅速占领病原菌的生长空间,同时产生一些具有抑制性的物质杀死或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和生长。

3.2.3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有植物源和微生物源的,但用在防治油梨根腐病的不多,国外较多的是用苜蓿粉来防治樟疫霉菌引起的根病,一般每株油梨施加 60~100 g的1%~5%苜蓿粉;或每公顷施用芽孢杆菌WP(含菌量10亿/g)3 kg。

3.3 物理防治

3.3.1 土壤药物薰蒸

在病区更新种植时,每隔0.5~1 m挖一条沟,选择澳化甲烷,威百亩,氯化镁,氯丙烯等挥发性强的药剂中的一种淋施在沟内,再覆土,药剂在土层中挥发、薰蒸,可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约30 d后便可以挖穴种植。

3.3.2 土壤阳光消毒

油梨病株在无经济价值或死亡后,要将病树砍除,将病死根全部挖出并集中烧掉,将病树树冠下的土壤全部犁翻曝晒30~60 d,利用日光对土壤进行消毒。或经过曝晒后再用上述药剂进行消毒。

3.4 化学防治

在每年春末夏初期间,每隔15~30 d灌根施药液1次,连续2~3次,一般使用的药剂有:50%敌克松WP 800倍、40%乙磷铝WP 400倍液、25%瑞毒霉WP 600倍、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WP 500倍、35%土菌灵WP 300~400倍、农用硫酸铜(有效成分98%)200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