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内腐病的症状特点、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021-06-18 22:20来源:   作者:

板栗内腐病又称栗种仁干腐病、栗黑斑病,在各种植产区普遍发生,常常引起板栗变质、腐烂,给农户们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板栗内腐病的症状特点、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详情如下:

板栗内腐病的症状特点、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症状特点:

分为 3 种类型:(1)黑斑型。板栗种皮外观基本正常,栗仁表面产生形状不规整的黑褐色 至灰黑色病斑,深达种仁内部,病斑剖面有灰白色至赤黑色条状空洞。(2)褐斑型。种仁表面有深浅不一的褐色坏死斑坑,深达种仁内部,种仁剖面呈白色、淡褐色、黄褐色,内有灰白至灰黑色条状空洞。(3)软腐型。板栗种皮外观上有颜色变深的圆形病块,内部种仁上有圆形的褐色至黑色软腐病斑,病害区栗仁变成 膏状,严重时整个栗仁变成膏状腐烂果。

发生原因:

1、生长季节由于病菌侵染造成。

目前分离得到的主要病原菌有盘长孢状刺盘孢、链格孢菌、葡萄座腔菌、禾谷镰孢、粉红单端孢,这5种菌是目前分离到的生产中侵染板栗的病菌,值得生长季栗农关注。

2、伤口引起的栗果腐烂。

由于如象鼻虫、桃蛀螟等虫伤、采收时间、采收方式等不当等造成的机械伤等,各种伤口均是病原菌侵入栗果的主要途径,也是病菌进一步引发板栗种仁腐烂的重要原因。

3、贮运过程不当造成的腐烂。

堆放时堆得过厚、过实,可能造成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容易引起腐烂,特别是贮运过程中的各种碰伤,在高湿度下也容易造成栗果腐烂。

4、生理缺陷导致果肉腐烂。

个别果园由于地势低洼,偏施氮肥、长期使用灭生性除草剂,土壤非正常板结,导致果实果肉水分过大,微量元素缺乏,果肉褐变。日灼干疤,果腐烂变质,耐贮性差。

5、采收期失水腐烂。

分布偏远的栗园,栗果捡收不及时,失水严重的,集中贮藏后吸水腐烂。

6、其他原因。

不同品种内腐病的发生情况不同;另外板栗成熟度的不同,采收后内腐病发生为害也有差异。如果树体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土壤板结,施用大量化肥,微量元素缺乏等栽培管理因素,也容易造成板栗内腐病大发生。

板栗内腐病的症状特点、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加强树体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减少树上枝干发病。

(2)及时刮除树体枝干上的病斑,剪除病枯枝,清除栗园,减少病菌侵染来源。

(3)抓住关键时期开展药物防治,板栗授粉期之前(5月底—6月上旬)和之后(6月下旬—7月上旬)喷布杀菌类药剂,全年 2—3 次,但一定要联防联治,才能效果显著。

(4)采收时,一定要捡拾自然成熟脱落的自然成熟栗子,切忌提前打栗子(采青),并一定避免栗果机械损伤。种子成熟 度也影响栗内腐病的发生,成熟度高种子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成熟 度低种子。

(5)捡拾后的栗子快速进入冷藏,快速收购加工、快速运 输集港,尽量缩短板栗在常温下贮运的时间,采收后尽快进入 5° C 以下的冷藏条件,这是控制病情的有效措施。

(6)避免货温升高,注意运过程中的堆放形式及单位体积 中的存放数量,避免因呼吸热无法散出而增高货温,加速病情增 长。

(7)要维持板栗贮藏期间的库内相对湿度在 90%以上。在 一定范围内,种子含水量与病斑扩展速率成负相关,种子含水量 越高,病斑扩展速率越慢,反之种子含水量越低,病斑扩展速率 越快,因此在板栗贮藏期间的库内要及时喷雾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