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有机枸杞种植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枸杞种植面积在不断的扩大。而枸杞病虫害也开始逐年加重。小编在总结枸杞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防治现状、存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下面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一、有机枸杞的病害及防治
(一)黑果病
1、为害症状
枸杞黑果病又称炭疽病,属真菌性病害,青果发病后,早期出现小黑点或黑斑或黑色网状纹。阴雨天,病斑迅速扩大,使青果变黑,不能成熟。晴天病斑发展慢,病斑变黑,未发病部位仍可成熟为红色。花感病后,花瓣出现黑斑,轻者花冠脱落后,幼果能正常发育,重者子房发黑,不能结果。幼蕾感病后,初期出现小黑点或黑斑,严重时整个幼蕾变黑,不能开花。枝叶感病后出现小黑点或黑斑。
2、发病规律
该病病原胶胞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称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在病果内越冬,也可以残留在树上和地上的黑果内越冬,主要通过风和雨水传到附近的健康花、果、蕾等部位,病菌可以通过伤口及自然孔口侵入。一般风力摩擦、虫伤是自然条件下造成伤口的主要原因,也是侵染的主要渠道。黑果病的流行与湿度、温度关系密切,湿度与降雨量对发生蔓延起主导作用,温度只起促进作用。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收获后及时剪去病枝、病果,清除树上和地面上病残果,集中深埋或烧毁。到6月份第一次降雨前再次清除树体和地面上的病残果,减少初侵染源。(2)发病期禁止大水漫灌,雨后排除杞园积水,浇水应在上午进行,以控制田间湿度,减少夜间果面结露。
药剂防治:(1)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即用哈茨木霉菌叶部型防治,300倍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直至病害不再发生;(2)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即用锐真(枯草芽孢杆菌)防治,300倍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直至病害不再发生;(3)3%氨基寡糖素水剂,800倍液行喷雾,间隔7-10天,连用2-3次;(4)发病前用12%松脂酸铜乳油800倍液进行喷雾,间隔10-15天,连续2-3次。
(二)白粉病
1、为害症状
白粉病主要危害枸杞叶片。叶面覆满白色霉斑(初期)和粉斑(稍后)。严重时枸杞植株外呈现一片白色,使叶片光合作用受阻,终致叶片变黄,易脱落。
2、发病规律
该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粉孢属。主要以闭囊壳随病组织在土表面及病枝梢的冬芽内越冬,翌年春季开始萌动,在枸杞开花及幼果期侵染引起发病。天气干燥比多雨天气发病重,日夜温差大有利于此病的发生、蔓延。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冬季做好田园清洁,清扫地表病叶、枯枝,除去带菌病枝,减少初侵染源。
药剂防治:(1)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即用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进行叶面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直至病害不再发生;(2)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即用锐真(枯草芽孢杆菌)300倍进行叶面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直至病害不再发生。
(三)根腐病
1、为害症状
主要危害植株根部及茎基部。病株外观表现为叶片发黄、萎垂。挖起病株剖检根、茎部,可见患部变褐至黑褐色,有的皮层腐烂、脱落,露出木质部。根茎内部维管束亦变褐。潮湿时患部表面有时出现白色至粉红色粉霉病征。初期根部发黑,逐渐腐烂,而后地上部枯萎,全株死亡。
2、发病规律
该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茄类镰孢。病原菌产生大小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镰刀状,多胞具隔;小型分生孢子无色,卵圆形,单胞。此外有些地区称立枯丝核菌也可引起类似的症状。病原菌随存活病株越冬,也可随表土和土中的病株残体及病果种子越冬和传播。病菌从伤口或穿过组织皮层直接入侵到植物组织内部,引起发病。不同的病原菌和不同的浸染方式,其病害的潜育期也各不相同。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新建杞园要选择在地势高燥的沙壤上,严禁栽植有病种苗;(2)发现病株及时挖除,补栽健株,并在病穴施入石灰消毒;(3)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
药剂防治:(1)枸杞扦插育苗时,哈茨木霉菌根部型50倍液蘸根,最好在药液中添加少量泥土,以增加粘量。以后每3个月对育苗基地灌根一次,用药量300g/亩,一年用药2-3次。(2)定植后的枸杞,根据树势大小,用药量2-4g/棵,春季枸杞萌芽第一次浇水时用药,以后每隔3个月半量用药补充一次(1-2g/棵),一年用药2-3次。使用方法:将哈茨木霉菌根部型稀释2000倍液单株浇灌,于树冠边缘与地面垂直相交的位置(这样可以直达根尖部位)进行沟施,每株浇灌4L-8L。如果有滴灌系统,按稀释2000倍液的剂量,直接将药剂加入滴灌系统即可。(3)发病前用12%松脂酸铜乳油800倍液灌根,间隔10-15天,连续2-3次。
二、有机枸杞的虫害及防治
(一)枸杞蚜虫
1、为害症状
枸杞蚜虫常群集嫩梢、花蕾、幼果等汁液较多的幼嫩部位吸取汁液危害,造成受害枝梢曲缩,停滞生长,受害花蕾脱落;受害幼果成熟时不能正常膨大。严重时枸杞叶片全部被蚜虫的“粪便”所覆盖,起油发亮,直接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植株大量落叶、落花、落果,和植株早衰,致使大幅度减产。
2、发生规律
枸杞蚜虫属同翅目,蚜科,以卵在枸杞枝条缝隙内越冬,春梢开始抽发时,卵孵化为干母。第一代成虫繁殖2-3代后出现有翅蚜,5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虫口密度最大。6月中、下旬是蚜虫危害的最高峰。10月下旬将卵产在枝条缝隙处越冬。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充分运用修剪措施:A.休眠期修剪后的枝条和枸杞园干枯的杂草集中带出园外烧毁,减少越冬基数。B.及时进行夏季修剪,枸杞蚜虫在五月下旬以前,主要集中在徒长枝、根孽苗和强壮枝的嫩梢部位,通过及时疏剪徒长枝、根孽苗和短截强壮枝梢,带出园外烧毁,既降低了生长季节的虫口密度,也提高了防效。(2)运用水肥措施,主要是重视施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以及适当的控制灌水次数,使枸杞树体壮而不旺,提高树体的抗虫能力。
药剂防治:(1)95%矿物油乳油300倍液;(2)0.5%苦参碱水剂600-800倍液;(3)0.3%印楝素乳油600-800倍液;(4)6%鱼藤酮乳油800倍液;(5)0.5%藜芦碱可溶液剂600-800倍液。
天敌防治:释放瓢虫。
物理防治:悬挂绿真1号(黄板),每隔8-10米一片,蚜虫粘满后应及时更换。
(二)枸杞木虱
1、为害症状
木虱成虫与若虫都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枸杞嫩梢,叶片表皮组织吸吮树液,造成树势衰弱。严重时成虫、若虫对老叶、新叶、枝全部危害,树下能观察到灰白色粉沫粪便,造成整树树势严重衰弱,叶色变褐,叶片干死,产量大幅度减收,质量严重降等,最严重时造成1-2年幼树当年死亡;成龄树果枝或骨干枝翌年早春全部干死。
2、发生规律
枸杞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以成虫在树冠、土缝、树皮下、落叶下、枯草中越冬。翌年气温高于5℃时,开始出蛰危害。一般在3月下旬出蛰危害,出蛰后的成虫在枸杞未萌芽前不产卵,只吸吮果枝树液补充营养,常静伏于下部枝条的向阳处,天冷时不活动。枸杞萌芽后,开始产卵,孵化后的若虫从卵的上端顶破卵壳,顺着卵柄爬到叶片上危害,若虫全部附着在叶片上吮吸叶片汁液,成虫羽化后继续产卵危害,每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大约35天,由此可以判断木虱一年发生5代。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枸杞木虱主要在树冠下土缝中、落叶下、枯草中越冬,每年3月上旬集中清除枸杞园内落叶、枯草,对减少越冬代基数有很大关系;(2)抓关键防治适期:枸杞木虱是枸杞所有害虫中出蛰最早的害虫,一般出蛰盛期,枸杞都还没有展叶,紧紧抓住这一防治佳期,选准对路农药,完全可以控制全年的木虱总量。抓关键防治时期是防治枸杞木虱两大防治关键技术之一。
药剂防治:(1)95%矿物油乳油300倍液;(2)0.5%苦参碱水剂600-800倍液;(3)0.3%印楝素乳油600-800倍液。
(三)枸杞瘿螨
1、为害症状
成若螨可刺吸叶片、嫩茎和果实。叶部被害后形成紫黑色痣状虫瘿, 直径1~7mm, 虫瘿正面外缘为紫色环状, 中心黄绿色, 周边凹陷, 背面凸起,虫瘿沿叶脉分布, 中脉基部和侧脉中部分布最密。受害严重的叶片扭曲变形, 顶端嫩叶卷曲膨大成拳头状, 变成褐色, 提前脱落, 造成秃顶枝条, 停止生长。嫩茎受害, 在顶端叶芽处形成长3~5mm 的丘状虫瘿。
2、发生规律
枸杞瘿螨又称大瘤瘿螨, 分类上属蛛形纲、蜱螨目、瘿螨科。每年发生多代,北方地区以成螨在树皮缝及芽鳞片内等隐蔽处越冬。翌春枸杞芽露绿时,越冬成螨开始出蛰活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展叶时,出蛰成螨大量转移到新叶上产卵,孵出的幼螨钻入叶组织内形成虫瘿。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害达到高峰,虫瘿外成螨爬行活跃。11月初成螨进入越冬状态。蚜虫与木虱为主要传播媒介。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1)枸杞瘿螨以成螨在枝条芽眼处群聚越冬,在生产中利用枸杞瘿螨群聚在果枝上越冬的习性,在休眠期对病残枝疏剪,减少越冬瘿螨基数有明显的作用;(2)增施有机肥,合理搭配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耐螨能力。
药剂防治:(1)萌芽前7天左右,清园,将95%矿物油兑水稀释150倍,对树冠、地面、田边、地埂、杂草进行全面喷雾;新梢长4-6cm时,将95%矿物油兑水稀释300倍,对树体均匀喷雾,以喷施树干、叶片至液滴不滴落为宜;老眼枝开花期,将95%矿物油兑水稀释300倍,对树体均匀喷雾,以喷施树干、叶片至液滴不滴落为宜;夏果期至秋果期,将95%矿物油兑水稀释300倍,对树体均匀喷雾,以喷施树干、叶片至液滴不滴落为宜。(注:若虫口基数大,建议间隔2周再重喷1次);秋季清园,将95%矿物油兑水稀释150倍,对树冠、地面、田边、地埂、杂草进行全面喷雾;(2)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3次。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