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黑果的形成原因、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2021-06-28 13:04来源:   作者:

核桃黑果是种植期间常见的一种病害,近年来连年严重发生,轻者种仁变褐受污、干瘪味苦、品质下降,重者果实腐烂、果壳内充满虫粪、落果,严重影响了核桃的品牌与产量,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核桃黑果的形成原因、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以供农户们在具体防治管理时参考。

核桃黑果的形成原因、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1、形成原因及危害症状

核桃黑果是以核桃举肢蛾为主,兼有细菌性黑斑病、桃蛀螟及某些果蝇、果象等共同危害而形成的,但以核桃举肢蛾和细菌性黑斑病危害为主。

核桃举肢蛾,属鳞翅目举蛾科的一种害虫。在商洛市每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核桃树冠下1~3cm深的表土层中结茧越冬。每年春季5月份幼虫在茧内化蛹,6~7月羽化为成虫,先后从茧内飞出后,于下午6~8时交配后产卵于青皮果的果把或两果夹缝处,5~7天卵孵化成小幼虫,在果面爬行4~6小时后在适当的部位侵入青果。幼虫蛀入果内后纵横穿食为害,大量啃食核桃青果皮,乃至果仁,使青果变黑干缩下陷为“黑蛋果”,大量脱离;果实硬核后,幼虫只危害中果皮,使果变黑,失去食用价值或品质极度下降。如危害较早,会出现二代蛾继续危害。该虫是专性食核桃果实的害虫。一般果实受害率达60%以上,重发区可达100%,甚至导致核桃颗粒无收。

核桃黑斑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核桃果实和叶片,幼果受害后果面产生褐色泪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无明显边缘、周围有水浸状晕圈,严重时病斑凹陷,深入内果皮,并使全果变黑腐烂,果仁干瘪、早落。在商州区病果率可达10%~30%。桃蛀螟及果蝇、果象等危害率也可形成腐烂果或黑果,但是危害率较轻,一般受害率达到5%~15%。

核桃病虫受害率与当年气候条件、管理水平、立地条件以及上年的病虫基数有关。立地条件较差的沟槽地区或生长后期降水偏多、湿度较大,管理水平低、树势衰落,栽培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连年发生严重,且未进行防治的核桃园黑果率发生相对严重。

核桃黑果的形成原因、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2、综合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每年核桃采收后至翌年5月中旬举肢蛾成虫未羽化前,对树冠下垦复、耕种,清除枯枝落叶、杂草,将举肢蛾控制在出土之前。垦复深度在15cm以上,范围稍大于树冠正投影面积。这样不仅可以疏松土壤、蓄水保墒,促进树体生长,更重要的是使举肢蛾的越冬幼虫翻至土壤深层不能化蛹羽化。对不便垦复、杂草丛生、深沟、坡脚的核桃树,应铲除草皮,清除枯枝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掉,也有一定防效。

2.2 地面施药封闭

5月上旬成虫羽化前或个别成虫羽化时,在树干周围地面喷洒10%吡虫啉1500~2000倍液,或40%毒死蜱200倍液,或在树冠下撒施15%毒死蜱颗粒剂,每株5~10g,以毒杀出土成虫。8月上中旬幼虫脱果期,也可用上述方法地面施药,毒杀脱果幼虫。

2.3 摘拾黑果,集中深埋

每年6月下旬~8月上旬为核桃黑蛋果出现季节,宣传组织群众和暑期学生,对树上、树下黑果及时摘拾。还可在核桃黑果的重发区设点,按一定价格收购黑果。对摘拾或收购的黑果都及时集中销毁或在远离核桃树的地方挖坑深埋(深度3cm以上)。摘拾黑果,必须连续3年,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2.4 化学防治

对于历年核桃病虫危害十分严重,且集中连片的核桃园可用树冠喷药作为应急防治措施,以保证当年核桃产量。商州区喷药时间为5月下旬~6月中旬,即当地小麦开镰收割时,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25%灭扫利乳剂2000倍液、喷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2.5%的溴氰菊酯3000倍液,同时加入70%的甲基托布津7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进行树冠喷雾,以杀死成虫、卵及幼虫及病菌。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注意药剂要交替使用。注意树冠上、下、内外的果实要着药均匀,喷后若下大雨,雨后应及时补喷。

2.5 处理青皮和脱皮场所

核桃果实脱掉青皮时,要及时深埋处理。因核桃皮里面有部分核桃举肢蛾幼虫或黑斑病病菌,应远离核桃树及时收集到一起进行深埋,并将脱皮时的场所及时用药剂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