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星病是烟草主要病害之一,在各种植产区普遍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为20%~30%,严重时发病率达90%,能够导致烟草减少产值达50%以上。那么,农户们该如何防治烟草赤星病呢?以下内容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相关知识,供农户们参考。
症状:
烟草赤星病多发生于烟叶成熟期,主要为害叶片,茎杆、花梗、蒴果也可受害。赤星病先从烟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随着叶片的成熟,病斑自下而上逐步发展,最初在叶片上出现为黄褐色圆形小斑点,以后变成褐色。病斑的大小与湿度有关,湿度大则病斑大,干旱则小,一般来说最初斑点直径不足0.1 cm,随着病斑逐渐扩大可达1~2 cm。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边缘明显,外围有淡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中心有深褐色或黑色霉状物。茎杆、蒴果上也会产生深褐色或黑色圆形、椭圆形凹陷病斑。
病原:
由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真菌引起的,目前鉴定的病原主要包括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长柄链格孢(A. longipes)和细极链格孢(A. tenuissima) 、鸭梨链格孢A. yaliinficiens等。
菌丝无色透明,有分隔,直径3~6 μm。分生孢子梗浅褐色,单生或丛生,聚集成堆,形状多为直立,部分为屈膝状,合轴式延伸,上面有多个明显的孢痕,有1~3个横隔膜。分生孢子萌发初期的颜色较浅,成熟后变成浅褐色,呈卵圆形、椭圆形、倒棒锤状等,有1~7个横隔膜,1~3个纵隔,有时微弯曲,喙孢长短不等,在孢子链末端的分生孢子较小,椭圆形或豆形,只有一个分隔。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因其菌龄和产生孢子时间长短不同有很大差异,文献报道的长度范围为66~100 μm,宽度为3~20 μm,一般为(35~50)μm×(8~15)μm。分生孢子梗大小为(25~65)μm×(5~6)μm,喙孢长度为6~46 μm。
发病规律:
烟草赤星病具有潜育期短、单斑产孢量大,流行迅速的特点,因此监测其发生流行规律,预测病害发展趋势是经济有效防治病害的前提,分析流行因素是病害预测的基础。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烟草进入感病期的前提下,各种流行因素(温度~湿度~降水等)若有利于病害发展,就会造成流行,其中与降雨关系尤为密切,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潮湿、多雨,赤星病发生尤为严重。连续多雨,此病发生早且重。
防治措施:
1.药物防治 烟草赤星病发病快、易传播,采用药物预防治理仍然是防治赤星病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使用了药物,又会对烟叶等造成药物残留等二次污染,也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因其安全无污染等优点,受到广大种植户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是当前病虫害防治的研究热点之一。有研究表明,利用植物的诱导抗性和某些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烟草赤星病的生物防治, 效果显著。
3.物理防治 根据赤星病的发病条件,改善种植环境,降低种植密度,加强植株之间的通风,从而降低田间的湿度,从源头上降低赤星病的发病几率。 同时还可以在烟株之间种植其他作物,来提高烟株之间的间距,增强通风效果,降低湿度,同时其他作物还可以控制烟田内土壤中病菌的数量,从而达到防治效果。加强对于烟田的管理和控制,采收完烟叶后,及时清理烟茎和残留的废叶等杂物,对烟田进行清理和消毒,尽可能地控制病原体的扩散和存活。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