螟害是甘蔗产区常见的病虫害种类之一,在我国甘蔗种植地区也频繁发生。随着螟虫种类逐渐增多,虫害影响不断加大,导致蔗区甘蔗生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螟害俨然成为威胁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甘蔗螟害的发生与危害及防治策略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1、螟害的发生与危害
螟虫,又称钻心虫,是当前蔗区发生最频繁、影响最大的害虫。在蔗区发生的螟害种类主要包括大螟、台湾稻螟、条螟、二点螟、黄螟以及红尾白螟等。甘蔗苗期时发生螟害主要影响苗期的生长点,造成枯心苗现象;甘蔗生长中后期发生螟害,则主要危害蔗茎,导致蔗茎组织遭到破坏,从而影响甘蔗生长拔高,影响甘蔗产量。不同螟虫种类所造成的危害也有所不同:大螟由于食性较为复杂,主要以危害甘蔗、水稻、高粱、玉米等作物为主,特别是对稻后蔗、稻底蔗等的危害尤其严重。刚孵化的大螟幼虫具有群集于甘蔗叶鞘内侧啃食表皮组织的特点,在1龄期开始出现分散,其中大部分大螟从离地约1cm处侵入蔗苗内部,随着甘蔗的生长,其危害部位也随之增高,至3龄以后,大螟食量发生大增,对甘蔗破坏性也大幅提升。同时,大螟还具有转株危害的习性,一只大螟一生可危害3~5株左右的蔗苗;台湾稻螟以危害水稻为主,但也会危害玉米、甘蔗等。目前发生台湾稻螟危害主要在水稻与甘蔗混栽地区,呈季节性发生特点,每年7、8月份在蔗地发生较频,且越靠近田块的蔗地螟害程度也越严重;条螟除了危害甘蔗外,还会危害高粱、象草、芦苇等。条螟幼虫具有群集危害苗株心叶的习性,当苗株受到危害2~3d后,被侵害的心叶或出现“花叶”症状。3龄以后的幼虫会从心叶转至蔗茎进行危害;二点螟较常发生于旱地种植的甘蔗,除了危害甘蔗以外,还会危害茭白、高粱等。刚孵化的二点螟幼虫随风飘散至周围植株上,从蔗苗基部的叶鞘间隙蛀入。1龄期幼虫常群集于叶鞘内侧侵害,2龄以后则分散侵入蔗苗内部,也具有转株危害的习性;黄螟为单食性的害虫,只对甘蔗产生危害。此类螟虫具有喜湿习性,因此多发于水田蔗地或潮湿蔗地。幼虫一般从甘蔗苗株根带或芽处蛀入;红尾白螟与黄螟相同,也只危害甘蔗。初孵的幼虫行动比较活泼,常选择未展开的心叶基部进行危害,并由上至下一直蛀食到生长点。受害心叶展开后可见带状排列的孔洞,周围呈褐色。
2、甘蔗螟害的防治策略及方法
2.1 防治策略
由于甘蔗螟害种类较多,且多以混合种群危害为主,因此在防治上应当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这一原则,即注重螟害早期预警监测,尤其是做好第1代与第2代的防治工作,构建以物理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关键时采用药剂防治等统防统治格局,实现及时、有效、持续地控制甘蔗螟害的发生。
2.2 防治方法
2.1.1 物理防治
在螟害发生高峰期的3―7月期间,通?^利用螟虫的趋光特性,安装杀虫灯来诱杀成虫,减少虫口基数,有效保护蔗苗,降低螟害的影响。
2.1.2 生物防治
可利用性诱剂在各代蛹开始羽化时,通过设置直径约20cm的诱捕盆,并将诱芯横置于盆水面约1cm处以诱杀雄蛾,从而减少螟虫的数量;释放螟虫天敌赤眼蜂,在螟虫产卵始盛期与高峰期进行补充释放,从而有效控制螟虫的增长;保护螟虫天敌,改高毒广谱农药为中低毒选择新杀虫剂,以减少对螟虫天敌的杀害,从而减轻蔗区螟害。
2.1.3 药剂防治
每年3―4月,在第1代和第2代螟虫卵孵化的盛期,可使用30%的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悬浮剂按600mL/hm2的用量或选用40%的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0mL/hm2的用量、25%的杀虫双水剂200倍液、95%的杀虫单原粉1000倍液、98%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混合对甘蔗叶面进行喷雾,每间隔15d喷1次,一共2次,可有效防治大螟、条螟、二点螟、白螟、黄螟等螟害的发生。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