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炭疽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2021-06-29 17:34来源:   作者:

  黄连是常用的重要中药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入药历史。其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炭疽病是黄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常发性病害,近年来在产区对黄连的危害呈逐步上升趋势,为此,我们必须做好黄连炭疽病的防治工作。

黄连炭疽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症状:

  黄连炭疽病在产区发生较为普遍,每年4~6月发病,5月起逐渐严重叶片上先发生油渍状的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病斑,边缘暗红色,中间灰白色 ,并有不规则轮纹,叶片上着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向叶表面突 起,后期容易穿孑L;叶柄也易产生紫褐色病斑,后期略向内陷,造成叶柄 掉叶。严重时全叶枯死,使叶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黄连植株不能正常生长 ,影响黄连产量和品质。

  发病规律:

  1.初侵染源 根据连续2年的田间定点调查和分离,初步确定附着在病残 组织和叶片上的病原菌为初次侵染来源,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越冬。

  2.病原菌侵染途径 在2001年4月和2002年4月,在田间选健康的黄连叶片,采用刺伤和不刺伤两种处理方法进 行接种试验,结果发现该病原菌既可从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侵入,但以伤口侵 入为主。

  3.发病时期 2001~2003年在石柱黄水黄连农场调查发现,田间出现病 斑的最早时期为3月下旬,初侵染历期20 d左右,与田问孢子捕捉的结果相 吻合。黄连炭疽病危害期从3月下旬到7月,有再次侵染现象。

  4.病原菌潜育期测定 在田间采集未发病的健康叶片。消毒后在室内接 种,保湿培养,在20~30℃范围内,病原菌的潜育期为3~4d左右。温度愈 高潜育期愈短,温度愈低潜育期愈长。

  5.传播方式 黄连炭疽病的分生孢子主要借雨水传播,可重复侵染发病 ,而气流只有在雨水将粘结在一起的分生孢子堆浸散开后才会起到传播病害 的作用,风雨交加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无雨日分生孢子粘在一起,不易被风吹散,气流传播作用小,所以干旱 不利于病原菌分散传播及病害流行。

  6.病害与栽培管理的关系 调查发现,临近的两块黄连地,管理粗放,杂草多,黄连长势差的地块炭疽病发病重,反之则轻7.病害与黄连棚荫蔽度的关系 选择海拔1300m左右的谭从金和周文田家 3年生黄连地,前者黄连棚的荫蔽度为45%左右,后者为75%左右,两块地 的黄连均有炭疽病发生,但后者的发病情况比前者重,因此湿度大有利于黄 连炭疽病的发生。

  8.不同黄连品系与炭疽病发生的关系调查发现,在产区栽培的几个品系中,革质叶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较强,肉质叶品种则易感病。

黄连炭疽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搞好冬季田园卫生,将残枝病叶及杂草,集中烧毁,同时地面喷洒新高脂膜形成保护膜,窒息杀死病虫源,消灭越冬病源。

2、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拌种,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3、科学的水肥管理,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清沟排渍。定期喷洒药材根大灵是营养迅速向根系输送,提高植株营养转换率,提高抗病能力,使根块迅速膨大,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

  4、药剂防治。在炭疽病发病初期应及时喷洒药剂加新高脂膜保护药效 ,防止病菌借风雨再次传播。同时清除病残体,扫净落叶,将其带出田外深埋,以减少侵染源。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洒,7天1次,连喷 3-4次,发病后立即摘除病叶,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60%炭疽福美400-600倍液,7天1次,连续2-3次。

点击查看更多黄连种植技术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