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萎病是菊花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发生。虽然目前发病率不高,也不普遍,但因其病因不同,防治困难,危害大,植株一旦染病,则迅速萎蔫枯死。现将该病害的症状诊断及对症下药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病原
菊花枯萎病是生物性病原,能互相传染,其病原物有真菌和细菌两种。
菊花枯萎病是真菌性病害时,病原菌为菊花尖镰孢菌o Fusarium oxysporum Sch1.f.sp. chrysanthemiSnyder et Hansen称尖镰孢菌菊花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在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茂盛,絮状,菌丛背面浅紫色至紫色,个别白色。大分生孢子纺锤形或镰刀形,壁薄,两端尖,多具3个隔膜,少数4个或5个,3个隔膜的大小25~36m×3.6~4.7m;小分生孢子生于单柄梗或较短的分生孢子梗上,数量很多,肾形至椭圆形,l~2个细胞,大小6~14m×2.7~3.6m;厚壁孢子球形至椭圆形,l~2个细胞,顶生或间生;单生或双生,个别串生。
菊花枯萎病是细菌性病害时,病原菌为菊欧文菌,属细菌纲、欧氏杆菌属。菌体短杆状,周生鞭毛,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在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菌落。
2 症状
2.1 真菌性菊花枯萎病的症状
植株受害后,生长缓慢,缺乏生气,叶片自下而上失绿黄化,最后整株叶片黄化枯萎。发现叶片失绿黄化时,检查茎干,可发现维管柬呈褐色,表皮处有黑色条纹出现。仔细观察植株基部茎秆可见微肿变褐,表皮粗糙,间有裂缝,湿度大时可见白色霉状物,即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若将病茎横切或纵切,可见维管柬变褐色或黑褐色,向上扩展枝条的维管柬也逐渐变成淡褐色。根部被感染后,也变黑腐烂,向下扩展致根部外皮坏死或变黑腐烂。也可将植株脱盆,可以看到被病菌感染的根部变黑 腐烂。
2.2 细菌性菊花枯萎病的症状
由欧氏杆菌属的一种细菌侵染引起。症状为浅灰色的水渍状斑,长1~2era,而后渐变为黑色。茎干受害后,软化腐烂,末梢枯萎。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这种腐烂可向下发展,茎内组织消解,转化 为胶粘状物,有时茎皮开裂,有红褐色粘液流出。细菌侵染引起的枯萎病因植株品种及环境条件的不同,有不同的表现,有时植株部分分枝受害,其余仍能正常生长开花;有时病斑以上枝条发病,病斑以下的萌蘖枝正常。有时插穗带菌,虽无明显症状,而扦插后易发病。这样容易造成病菌的远距离传 播真菌和细菌感染植株的共同点是:最初都表现为生长缓慢,叶色变浅,下部叶片失绿发黄,失去光泽,一般不易觉察。接着植株叶片开始萎蔫下垂,变褐,枯死,茎基部也变成浅褐色,尤其是下部叶片也开始脱落。病害逐渐向上部扩展,全株慢慢枯萎死亡。该病扩展速度较慢,有的植株一侧枝叶变黄萎蔫或烂根,而另一侧叶片仍然正常生长。因此在植株刚开始出现症状时,一定不要轻易认为是缺水,而延误防治。
3 发病规律
菊花真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是镰刀属的一种,可通过土壤传播。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或 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在田间,主要通过灌溉水传播,也可随病土借风吹往远处。病菌发育适温24—28℃,最高37℃,最低l7℃。该菌只为害菊花,遇适宜发病条件病程2周即出现死株。潮湿或水渍田易发病,特别雨后积水、高温阴雨、土壤偏酸易发病。
菊花细菌性枯萎病容易发生在雨水多的7、8月份,在夏季气温高、施氮肥过多、雨水大时发病较严重。发病最适宜的温度为27—32℃,在2l℃时病害趋向缓和,到l5℃以下时则不再发病。病菌在土壤内存活传播,植株受害后,病菌分泌有毒物质,破坏组织细胞和堵塞导管,使水分供应受阻,很快萎蔫枯死。已知菊花品种中以粉牡丹、万紫千红等最易感病。此外,根结线虫危害严重的也会诱发此病。近年尤其在一些要控制花期而进行遮光处理的菊花,因为棚内气温高,不通风,亦易诱发此病。
4 防治措施
菊花枯萎病预防,应注意改善易产生病害的环境因素,控制植株密度,以便于通风,营造洁净的环境,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同时,结合适宜的化学防治方法,以防为主,综合治理。
4.1真菌性菊花枯萎病的防治
4.1.1选育抗病性强的菊花品种。从无病株上选取插穗,建立无病母本区。
4.1.2控制土壤含水量。选用排水良好的基质,浇水要见干见湿,不要过量;菊花怕涝,夏季雨水多时注意排水,尽量避免盆土过湿或雨后积水。
4.1.3减少病源。重病植株应立即拔除,远离健康植株并烧毁;污染土壤宜用热力灭菌或药剂 消毒,药剂可选用福尔马林(200~300ml/m )或40%五氯硝基苯粉剂(用量为土重的0.2% )、氯化 苦(60~120g/m )。轻病株根部或病株穴土周围,可用25%苯来特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400倍液,或50%代森铵乳剂800倍液,每隔l~2天淋灌1次土壤,连淋4~5次;也可用药液喷洒植株,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积累。
4.1.4化学防治: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琥胶肥 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田安水剂500~6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每株灌0.4~0.5L。视病情连续灌2—3次。
4.2 细菌性菊花枯萎病的防治
4.2.1培育无病种苗。选择抗病品种,尤其注意插穗的消毒,尽量避免用带菌插穗,应从无病植株上采集扦插枝作繁殖材料;扦插前可将插穗浸于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中消毒;扦插后控制温湿度也有利此病的防治。
4.2.2盆土消毒。用福尔马林40倍液或其他药剂(如高锰酸钾)进行土壤消毒,定期用杀菌剂杀菌。换上无病菌污染的净土,避免使用旧盆、旧土。
4.2.3合理施肥和浇水。使用的基肥必须充分腐熟,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以免带菌;并注意增施磷、钾肥。
4.2.4化学防治对其效果不够理想,目前化学防治常用的有农用链霉素和波尔多液,平时要加强栽培管理,避免造成伤口感染和及时保护伤口,防止细菌侵入,实行轮作等均为防治细菌病害的重要措施。
点击查看更多菊花种植技术相关信息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