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寄主范围达20多科、250余种植物,主要危害粮食、蔬菜以及药用植物等,严重影响了农户们的种植收入。因此,必须加强对该虫害的防治。以下内容为大家介绍了板蓝根棉铃虫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为害症状
以幼虫危害板蓝根的嫩叶,造成叶片缺刻,严重时将整片叶片吃光。也可钻蛀花蕾,使之不能开花结籽。
发生规律
棉铃虫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趋性强,萎蔫的杨树枝条对成虫有诱集作用,卵散产在寄主嫩叶、花蕾上;幼虫共6龄,取食嫩叶、蛀食花蕾。幼虫老熟后入土,于3~9cm处化蛹。该虫喜温喜湿,湿度对其影响更为明显,月降雨量高于100mm,相对湿度70%以上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
1)秋耕冬灌,压低虫源。
2)种植玉米诱集带,玉米心叶期与成虫产卵盛期要一致,利用棉铃虫成虫喜欢在玉米喇叭口栖息和产卵的习性,每天清晨人工灭虫,减少虫源;
3)在棉铃虫产卵盛期,结合根外追肥,喷洒1%~2%过磷酸钙浸出液,可减少落卵量。
4)杨树枝诱集。利用棉铃虫成虫对杨树叶挥发物具有趋性的特点进行诱集,在成虫羽化时在田间摆放杨树枝把诱蛾,每把10枝,每枝直径1~2cm左右,90~150把/h㎡,日出前捉蛾,把已产卵的杨柳枝集中消毁。
5)灯光诱集。用黑光灯、高压汞灯、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蛾,诱集半径约80-160m。
6)性信息素诱集。利用性诱剂诱杀雄蛾,性诱捕器设置的诱集半径约30m。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