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因此,其经济价值较高,吸引了众多人采挖。再加上开荒等原因,防风的野生资源遭到破坏,收购量大幅度下降。在荒地、耕地等进行规模化种植,成为解决防风市场需求的最佳选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荒地、耕地规模化种植防风技术,详情如下:
1、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无毛。基生叶丛生,叶柄长而扁,基部突然加宽成叶鞘,叶片卵形或长圆形,2回或近于3回羽状分裂,第一次裂片长圆形或卵形,有柄,第二次裂片下部者具短柄,顶部者无柄,最终裂片狭楔形,长1.5~3cm,宽2~7mm。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但较小,往茎上部叶渐简化,上叶的叶柄几乎完全呈鞘状,具简化的叶片或完全缺失。小花白色,复伞形花序顶生,常排列成聚伞状圆锥花序;无总苞片,少有1片;小苞片4或5,条形至披针形;小伞形花序有花4~9朵,萼片短三角形、较明显;花瓣5,白色,雄蕊5;子房下位,双悬果,成熟果实黄绿色或深黄色,长卵形,具疣状突起,稍侧扁;果有5棱,顶端具残存的上位花盘(花柱基)及花萼。
2、生态特性
野生防风在我国北方各省都有分布,但主产地为东北三省,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如泰来、龙江、嫩江、林甸、甘南等地都曾有大量生长,特别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带产的“小蒿子”防风更是久负盛名。野生防风生态区域广,从山坡草地到深山峡谷,从干旱草原到低湿草甸,田边、路旁草地均有生长。以草原地区分布最为广泛,占据了所有的沙岗、高坡地及缓丘地段。植物组成以旱生及中生为主,主要有狼针草、兔毛蒿、隐干草等,其次还有柴胡、黄苓等。土壤疏松、排水性能好的地块所产防风主根发达,断面是“菊花心”,被誉为“红条防风”,质量佳,产量高。防风适应性较强,喜充足阳光和凉爽气侯,耐寒、耐干旱;在排水良好质地疏松的风沙土、黑钙型沙土的草原、草甸草原均能生长。野生防风种子成熟度不一致,需要一定时间的后熟期,且出苗缓慢。实验表明,在适宜条件下,经15d萌发,30d出土,40d以后出第一片真叶。野生防风,由于土地瘠薄,一般10年左右开花结实;而种植的防风,因土壤肥沃,2~4年便可开花结实。防风在东北地区,5月上旬返青,7月上旬开花,花期可延至9月,8月下旬果实开始成熟。
3、栽培技术
3.1选地整地
以排水良好、疏松、干燥的砂壤土为佳,土地过湿过涝易导致防风根部或基生叶腐烂。轻粘壤土或碱土地亦可种植防风。因防风主根粗而长,播栽前对耕地要进行深松深耕。土壤瘠薄地块结合耕地可增施积肥,每公顷施45~67.5t为宜。建立大面积商品基地,以选择有野生防风分布的荒地为好,也可选用农田地;建立防风种子田多选择二荒地或农田地。
3.2播种
播种一般采用田间直播。田间直播可春播、伏播和秋播。墒情好和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及育苗的苗床可采用春播;对易发生春旱和砂壤土的坡岗地等易发生干旱的地块,则应雨季到来时进行伏播;对土层深厚、保墒好的地块,在秋收后可及时整地进行秋播,第二年春出苗。防风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因耕地土壤疏松易抽薹,使其根部木质化失去药用价值,所以田间直播作为种子田的地块,宜采用垄播;而商品生产田则采用平作以保持表土紧实,且播后不要过多中耕,应采用人工拔草。种子田于秋季耕翻,春季起垄,垄宽65cm,镇压保墒。在垄上开浅沟,撒播种子,覆土2~3cm,然后用木石滚镇压或踩格子,每公顷播种量15~30kg。一年生防风幼苗当年不抽茎,基生叶匍匐地面,根的生产量也不大,在适当遮荫条件下出苗整齐,保苗率高。为充分利用土地,种子田可采用防风大豆套种,即春季按常规方法垄播大豆,在伏天大豆铲趟完全结束时,在大豆垄帮两侧各人工开一浅沟,撒入防风种子,这样不但可收获一茬大豆,而且大豆可为防风幼苗生长发育提供遮荫条件,在大豆叶渐枯萎卷曲到收割前后透光率逐步加大时防风需光也逐步增加。商品生产田则于春季、秋季整地,整平整细,然后镇压2~3次;用播种机去掉开沟器播种,然后再镇压2~3次,播种量每公顷为30~37.5kg。
3.3分根繁殖
根据防风的根具有从上端切口处萌发新芽,从下端切口处密生新根形成新个体的特性,可采取分根繁殖的方法栽植防风。收获或早春时,取直径0.7cm以上的根条,切成3cm长的小段,按行株距50cm×15cm栽种,使根条的上端向上,下端向下,不可颠倒,然后覆土3cm,6月上旬和8月下旬各追肥一次。分根繁殖较种子繁殖生长期缩短,产量提高。
4、田间管理
直播田播后待苗高10cm左右进行一次间苗,按10cm株距留苗,每平方米保苗100株左右。防风幼苗期要及时进行人工除草。播后至出苗前,需保持土地湿润,以使苗齐苗壮。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止烂根。垄作的种子田里,第一年幼苗期可铲趟二次,第二年后每年铲趟一次,直至收获。黑龙江省的许多防风种植区商品生产田呈半野生半家植状态,基本不进行田间管理。
6月上旬和8月下旬是防风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旺盛时期,应在此关键时期,施好关键肥。6月上旬应以氮肥为主,附加钾肥,每公顷施尿素300kg或人粪尿1 000 kg,并加入适量草木灰或磷酸二氢钾。8月下旬应以磷肥为主,每公顷施磷酸二铵300kg或过磷酸钙450 kg,附加氮肥。
防风播种当年只形成叶丝,翌年7月抽薹开花。除留种田外,商品田一律见薹就打,防止无用养分的消耗。如不及时打薹,防风的根部就会木质化,而且中空,质量下降,甚至不能入药。
5、病虫害防治
防风白粉病 一般在夏秋季发生,被害叶片两面出现白粉状斑,后期逐渐长出小黑点,严重时叶片早期脱落。防治方法:发病时用70%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喷施防治。
防风斑枯病 病斑发生于叶片两面,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5mm,中心部分淡褐色,边缘褐色,后期病斑上产生小黑点。7、8月为发病盛期。防治方法:冬前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翌年病源。发病初期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
防风种子田现蕾开花期常被黄翅茴香螟危害,幼虫在花蕾上结网,咬食花与幼果。可在清晨或傍晚喷施1 000倍液的80%敌敌畏乳油进行防治。
6、采收加工
6.1采种
防风花期在7~9月,果期在8~10月,种子陆续成熟,可随熟随采,亦可等大部分种子成熟后割下果枝,晾干脱粒。野生防风选择生产旺盛、无病虫危害、特征明显的植株单株采种。种子田应在生长季节去杂去劣的基础上,再次去掉病株弱株杂株,将性状一致、长势强壮的群体统一割下脱粒。晾干后放阴凉干燥处备用。
6.2收获药材
野生防风一般8~10年采收,种植的防风2~3年即可采收,管理不当或土壤贪瘠地块3~4年采收,河北以南地区分根繁殖的当年即可采收。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收,但以春、秋萌发前和落叶后为最佳采收期,这一时期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高,含水量低,药材质量好,折干率高,一般2.2~2.5kg鲜货可出1kg干货。在根长和直径分别达到30cm、1.7cm以上时采挖较好,过早产量不高,过晚根部木质化,影响质量。防风根入土较深,根脆易断,采收时可从畦的一端挖深沟,沟深视药材的根入土深度而定,然后顺序采收。挖出的根去掉残留茎叶和泥土,晒至半干去掉须根,按粗细分级,扎成小捆,晒至全干即可。
为了保证防风资源的持续利用,缩短生长期,提高产量,可采取随收获随栽种的方法,即将不够等级的根立即剪下,切成3~5cm的小段,按行株距50×15cm栽种,既能够保证高的成活率,又可缩短生育期。
7、防风的市场展望
防风为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外感风寒的常用中药,是许多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年需求量增加很快。50年代,年需求量为50万kg,70年代初为150万kg,80年代初为200万kg,90年代达到300万kg左右,40多年间增长了5倍。
我国商品防风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家种的产量有限。随着需求量的增加,采挖数量也与日俱增,1978年曾一度达到400万kg以上。过度的连年采挖对野生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野生防风资源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全国17个中药市场货源普遍偏紧,特别是供出口的高档防风数量有限,价格攀升。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10~15元/kg,98年上升为16~28元/kg,近10年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严峻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野生防风资源的危机,近年来在集中产区建立了一些防风保护区,但防风自然更新周期为8~10年,恢复很慢。面对国内外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不仅要继续扩大防风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而且还应增加家种防风的面积,因此,有计划的在适宜地区、适宜地块,建立防风人工栽培基地是可行的,市场也是相当广阔的。
点击查看更多防风种植技术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