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传病害有腐霉属真菌( thium spp )引起的立枯病、螺壳状丝囊霉引起的黑根病及菠菜尖镰孢引起的枯萎病等。尤其 夏菠菜的黑根病和枯萎病危害最为严重。现已查明,菠菜黑根病的病原菌也是甜菜苗立帖病和黑根病的病原体. 目前,黑根病已成为日本菠菜产地的主要病害之一。
黑根病虽可用药剂防治,但近年来随着饮食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普遍要求确立不依赖药剂的耕作防治法.作者从植物病理学和土壤肥料学的角度查明了本病的发生机理,并进行耕作防治法的研究.
黑根病的症状与病原茵
国永等(1975)在枥术县首次确认菠菜黑根病在日本发生. 子叶期的病株呈立枯症状,胚轴部位发生水浸状揭变. 生育中期以后的病株,地上部萎蔫枯黄,根部全都腐坏变褐变细,主根常从近地面处折断。
黑根病的病原菌为螺壳状丝囊霉( 柏anomyces cochff。ides)。从札幌市产菠菜上分离出的3个菌株,各器官的形态大小都符台Drechsler,和宇井及中村的分类描述。藏卵器直径20—29邶l,藏卵器膜厚1 O一3.0#m,卵孢子直径l7— 25#m. 另外,本菌对藜科植物有特异性强的致病性。
黑根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
土传病害的病原菌生息在土壤中,其活动受土壤环境影响很大. 尤其在cochlioldes侵染寄主时,土壤水分是关键条件.就是说,作为直接侵染源的肾彤游动孢子(有2条鞭毛)由菌丝状孢子囊释放于水中,游向寄主的胚轴和胚根表面集聚,形成团聚体后侵入寄主细胞。因此,黑根病在雨后等过湿的土壤条件下(pF 1 8)大量发生。
札幌市的实地调查及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黑根病在土壤无机成分(尤其是NO广N)缺乏的情况下多发,施用NO,—.N后发生量下降。实际调查结果,黑根病在土壤NO厂N翕量低于5mg/100g(干土)的情况下有多发的倾向,随着土壤NO,一N含量增加发病减少.接种试验结果,土壤溶液中的NO厂N 浓度达到200 ppm 以上时,黑根病发生明显下降。将6种无机盐的阳离子及NO3离子设定两种浓度的舔加量(每1000 g风干土舔加7,2mmol和14.4mmo|),研究了各种无机盐对黑根病发生的影响,结果在所有高浓度无机盐添加区中黑根病的发生率均低(表1),尤以硝酸钙添加区的发生率最低。对NO 一N 抑制黑根病发生的机制进行离体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NO3-N 显著抑制A.cochlioides菌丝中的游动孢子生成。NO 一N 浓度300 ppm 以上时引起肾形游动孢子被膜化(鞭毛消失而无运动能力)或死亡,侵染能力明显下降(图1.略)。据推测,这种肾形游动孢子的运动力降低,不是硝酸盐的渗透压影响,不是硝酸盐的毒性所致。
一般来说,土壤无机成分吉量因土壤水的作用而受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土壤无机成分特别是NO厂N,在砂质土壤中易被滞溶而减少。在重粘质土壤和下层土透水性差的田地中则因易积水而被稀释,因此,能高效抑制黑根病发生的NO 一N 浓度降低,此情况下,黑根病便会大量发生。因此,按这类土壤特有水分动态的设想进行水分管理,观察黑根病的发生状况(表2)。结果,淋溶处理区表层4.5 cm范围内的土壤溶液中NO、一N 浓度低达39 0pm,病株率为90%,比对照区高. 浸水处理区也困稀释而使NO,一N 浓度下降,病栋率迭100%。由此可见,容易引起NO 一N 淋溶的砂质土壤和土壤积水引起NO 一N浓度稀释的田地,黑根病常大量发生.
田问黑根病的发生机制
根据上述结果可得出结论,黑根病发生的关键是雨水和灌溉水。水在生理方面能促进A.Cochlioidcs的游动孢子形成,在物理方面提供游动孢子传撵的条件。与此同时,土壤无机成分因淋溶或稀释而下降,特别是导致NO广N的浓度下降.所以孢子的生成不受阻碍,也不引起被膜化或死亡,从而保持较高的侵辩力,导致{;II根病大量发生。特别是NO 一N 易被淋溶而减少的砂质土或易因积水而被稀释的重粘质土壤及耕层下透水性差的田地病害都严重。
减轻黑根病的施氮法
如上所述,黑搬病多发生在缺少土壤无机成分(特别是NO 一N)的田问,所以,氮的肥培管理是防治黑根病的一项措施。表3列示砂箱和田问试验总结出使黑赧病减轻的施氨标准。试验材料为黑根病多发的夏菠菜。根据前作土壤中残存的NO 一N量设定氮肥施用量。每100 g土壤中NO3—N 残存量在l0 mg以下时,施肥量比北海道的施肥标准(15 kg/1000 m )稍高。这种施肥标准,重点在于防治黑根病,但也基本上不出现菠菜生育受到抑制的浓度障害。从防治效果和菠菜生育来考虑,最好是用古NO 3-N 的氮肥。
以上措施,辅之以太阳进行土壤灭菌及收获时将菜根清除出田问也有效果 土传病害一般很难防治,所以应采用综台防治对策。以上述对策为基础,通过耕作综台防治菠第黑根病等土传病害的方弦见表4。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