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斑点病症状,芦笋斑点病防治技术

2021-07-05 19:47来源:   作者:

  芦笋斑点病危害严重,一般地块发病率为6O%~70%,病情指数40~50,造成芦笋拟叶黄化脱落,植株早衰,严重影响根内养分的积累、贮存和产量。下面为大家介绍芦笋斑点病症状、病原、传播与侵染发病、影响因素及防治技术:

芦笋斑点病症状,芦笋斑点病防治技术

  1 病害症状

  该病可危害芦笋拟叶、小枝和茎秆,以拟叶为主。病部初为水渍状小斑点,渐扩展成长椭圆形、稍凹陷的褐色斑,后期病斑中心变为灰白色,边缘黄褐色,病情严重时,拟叶黄化脱落,小枝顶梢焦枯,甚至整株枯死,田间潮湿时,病部出现白霉状物。

  2 病原及生物学特性

  经鉴定,引起芦笋斑点病的病菌是石刁柏葡柄霉菌(Stemphylium botryosum WaIlr)。

  2.1 形态特征

  该菌在PDA培养基上25。C下生长良好,形成浓密绒毛状菌落,初期菌落边缘灰白色,中间灰绿色,后变黑褐色,生长3d形成分生孢子梗,暗色,单生或丛生,在菌丝一侧或顶端膨大形成,大小(14.6~63.2) mX(3.6~8.1),um,有分隔;分生孢子顶生,卵形或长椭圆形,有2~8个砖壁状分隔,分隔处缢缩,呈黄褐色或棕褐色,表面有小瘤或细刺,大小(14.5~50.9) m×(5.3~27.6)p.m;子囊壳球形,黑色,子囊圆筒状,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卵形,黄褐色。

  2.2 生物学特性

  (1)分生孢子在10~35℃范围内,均能发芽,最适温度26~30℃ 。

  (2)菌丝在10~32℃范围内均能生长,25~28℃生长最快。

  (3)分生孢子和茵丝致死温度均为50℃。

  (4)分生孢子在pH5~ 1O时均可萌发,以pH8萌发率最高,达97.6% ;菌丝在pH4 12均能生长,以pH7时生长最好。

  (5)分生孢子萌发需一定的营养,在自来水中萌发率为35.7%,加糖发芽率有所提高,在芦笋煮液中发芽率最高,达98 。

  (6)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CDA培养基上产孢最多。

  3 传播与侵染发病

  芦笋斑点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次年遇适宜条件即散发分生孢子侵染芦笋枝叶,病菌从侵人到形成新病斑,20~25℃下需14~18d,新病斑释放分生孢子,借助气流传播,不断引起再侵染。田间不采笋田5月上旬始见病株,采笋田7月中旬受到侵染,从开始发病至8月上旬,病情扩展较为迟缓,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拟叶,病株率为18.4 ~ 30.6 ,病情指数为3.1~8.6。8月中旬芦笋植株封行后,病害迅速发展,发病部位扩大到小枝及茎秆,至9月下旬达发病高峰,病株率上升到90% ,病情指数高达56.6,导致拟叶大量黄化脱落,小枝焦枯。10月份后,发生速度趋于平缓。

  4 影响病害发生的因素

  4.1 品种

  调查的芦笋8个品种,玛丽华盛顿500W、UC72、UC157、UC800、鲁芦笋1号、泽西巨人、西德全雄、泽西将军,其病株率发生范围在56.7 ~72.3% ,病情指数变化幅度为45.6~53.5,表明调查不同品种对斑点病的抗性无较大差距,均属中感或高感的品种。

  4.2 气候

  分析认为,芦笋斑点病发生与气候有较大关系,气温的高低决定发病的早晚,湿度的大小影响发病的轻重,病菌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3~30。C,相对湿度为70 ~90 ,山东省5月上旬至1O月上旬气温和相对湿度均能满足病菌生长的要求,因而5月上旬便可见病株,后随温度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加,发病速度逐渐加快,至8、9月份的高温高湿季节达到高峰。山东省7、8月份的阴雨季节,雨量大,雨日多,降雨早的年份,发病重,反之则轻。

  4.3 栽培管理

  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畅、密度大、长势弱、植株倒伏、通风透光差、杂草多、病残体遗留多的田块发病重,病株率平均为86.3,病情指数平均为53.7;而土壤肥沃,通透性好,能排能灌,密度适宜,生长健壮,杂草少,病残体清除干净的田块发病轻,病株率平均为55.6 ,病情指数为37.5。

芦笋斑点病症状,芦笋斑点病防治技术

  5 防治技术

  5.1 “四净”预防措施

  (1)菌源消灭干净。早春拔除越冬茎秆,根盘不留残茬,彻底消灭菌源,可使生长期不发病或迟发病。据调查早春清园比不清园的发病率降低41.6 ,病情指数降低36.7。

  (2)土壤消毒。清园结束后,深翻行间土壤,并用70%甲基硫菌灵或37 枯萎立克2~ 3kg/667m。,加细土拌匀后撒于土中,以消灭残留病菌。

  (3)清洁田园。芦笋生长季节及时摘除发病枝叶,以减轻病菌积累和传播,控制流行速度和程度。

  (4)有机肥干净。施用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方法为每立方米有机肥混拌10kg生石灰和适量水,盖膜发酵2个月。

  5.2 合理肥水

  科学施用N、P、K肥,增施有机肥、硅、锌、钙等微肥及叶面肥,调节土壤养分及植株体内营养平衡,促进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改进施肥方式,深施,沟施,提高肥料利用率,最佳施肥水平为每667m 施有机热性肥(鸡、羊、马、人粪)6 000kg、N 25kg、P2O5 25kg、K2O 35kg、微肥2kg。开好田内沟,雨季便于排水,降低湿度,利于根系生长,增强抗逆性。

  5.3 药剂防治试验

  供试药剂为50 扑海因WP、50 好力克WP,80 大生M一45WP,50 9/6代森锰锌,70 甲基硫菌灵WP、50 多菌灵WP,试验设7个处理,以清水作对照,每处理3重复,共21个小区,小区面积30m ,随机区组排列。于2004年7月20日、30日,8月l0日、20日喷药4次,喷药量为75kg/667m ,于8月30日每小区连续调查100株,统计发病情况计算防效及挖根测定含糖量,结果见表1。

  从表1中看出,试验以50 好力克防效与含糖量均最高,分别为82.5 和32.8 ,其次为5O 9,6扑海因,防效为78.5 ,糖度值为30.6,80%大生M 一45居第三,防效与糖度值分别为75.2 o/和28.5,70 o/甲基硫菌灵和50 代森锰锌  效果相近,5O%多菌灵效果较差,防效仅58.6%,糖度值为21.7。田间直观看出好力克.tb海因、大生M一45处理区笋株浓绿,生长健壮,光合能力强,养分积累多,与对照区差异显著。

芦笋斑点病症状,芦笋斑点病防治技术

  6 结语

  芦笋斑点病是近年发生的较为严重的气传病害,气候是影响发病的主导因素,在当前无抗病品种的前提下,生产上应推行以健身栽培为基础、清除病残体为中心、药剂防治为保障的防治策略,压低菌源,夏季采笋,科学肥水管理,生长期交替喷施5O 好力克、5O 扑海因、8O 大生M一45四至五次,可有效控制该病发生。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