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土传病害发生原因是什么,防治技术有哪些?

2021-07-16 17:19来源:   作者:

番茄土传病害是番茄生长期间出现的一类病害,常常导致番茄大面积萎蔫、死棵、烂根等,极大的影响了番茄的品质及产量。小编为大家总结了番茄土传病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希望能够有效控制该类病害的发生。

番茄土传病害发生原因是什么,防治技术有哪些?

发生原因:

1、连作:连年种植,会使得土传病原菌在土壤里大量积累,导致土壤微生物单一化,从而形成病土,再有连续种植消耗土壤肥力,特别是中微量元素大量消耗,而后期又补充不足,甚至只补充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不进行中微量元素的后续补充,造成养分不均衡,进而影响栽种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了其抗病抗逆的能力

2、施肥不当,用药不当

长期大量施入化肥特别是偏施氮肥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生态遭受破坏、土壤酸化、盐渍化、板结现象严重;化学制剂的使用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理化性质,使土壤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催使土传病害的加重,并且还有抗药性积累、药物残留等一系列问题,造成恶性循环,加大防治难度。

3、线虫:线虫主要侵染作物根系,给作物的根部造成大量伤口,并且使营养物质流出,病原菌会趁机大量繁殖并从伤口侵入作物,加重土传病害的发生,很多土传病害是和线虫同时发生的。

番茄土传病害发生原因是什么,防治技术有哪些?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1 选用抗病良种 番茄品种之间抗枯萎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有较大差异,通过种植试验筛选出了田间抗枯萎病较强的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对于番茄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1.2 清洁田园 实际生产中,很多菜农把番茄的病株残体随意丢弃到棚室前后或作业路边,加重了土传病害的发展。为此,通过对菜农进行大量的宣传和指导工作,让菜农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带离棚室外销毁或者深埋,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土传病害的蔓延。

1.3 实行轮作,间作套种 实行番茄与大葱、大蒜、水稻轮作,与韭菜、茼蒿间作,起到了一定的防病效果,减轻了土传病害的发展。

1.4 嫁接育苗 生产上采用野生番茄苗子托鲁巴姆为砧木进行嫁接育苗,虽然番茄品质略有下降,但增产和抗土传病害的能力显著增强。

1.5 推广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通过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将秸秆转化为作物所需的热量、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等,提高了植株抗病性,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有效降低了番茄根结线虫病和番茄枯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程度。

2、物理防治

2.1 棉隆土壤消毒技术 将上茬作物的秸秆块茎清洁好,同时施入下茬作物所需的农家肥,将土壤整平,用98%棉隆颗粒剂按30~45g/m2的剂量将药剂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并与20~30cm土层土壤混匀,浇透水,然后用薄膜覆盖棚内土壤,四周用土压严闷棚10~15d,揭膜透气5~7d,通风期间松土1~2次,后定植番茄。可有效地杀死土壤中各种线虫,病原菌、地下害虫及杂草种子,从而达到清洁土壤减轻土传病害的效果。

2.2 石灰氮土壤消毒技术 清除作物残体,彻底清园后施入麦秸或有机肥15t/hm2,均匀撒施在地表,按照1 200~1 800kg/667m2施入石灰氮与土壤充分混匀。并将土壤翻2~3次,后起高垄,浇水充足,用旧膜或薄膜覆盖地面,再将棚膜盖严。如地面干,在高温闷棚时再灌水次,密闭闷棚25~30d,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效果越好。后揭膜凉棚,定植番茄。

2.3 日光物理高温闷棚 休棚期7―8月份不撤棚膜,应用太阳能物理消毒,每1hm2棚室撒施碎秸秆15t、生石灰1 500kg或山西凯盛肥业生产的“硅钙镁”土壤调理剂1 200kg,撒施旋耕均匀,浇透水后覆盖地膜和棚膜,密闭棚室高温消毒20d。此法既节能环保,又能大大减轻土壤酸化、盐渍化和补充土壤中微量元素肥,减轻番茄脐腐病的发生,综合防病效果较好。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采用土壤修复技术,恢复根际微生物平衡技术,引入拮抗性有益微生物,通过活性菌强大的繁殖能力和竞争能力抑制病原菌,活化土壤,另一方面通过活菌的代谢产物抑菌杀虫,促进作物生长,归还土壤健康。

3.1 增施复合微生物肥料 几年来对几种不同复合微生物肥料试验示证明,增施优质微生物菌肥是温室番茄生产防治土传病害的有效技术措施,具有可持续性。复合微生物肥料作底肥施用,既起到了抑制土传病害病原菌的功能,又具有调节植株健壮生长,促进根系发育,果实膨果着色,改善品质,提早上市。

3.2 应用微生物菌剂 近年来通过实验示范证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对番茄土传病害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