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毒病症状、发病规律、条件及防治技术

2021-07-16 17:49来源:   作者:

番茄病毒病又称毒素病、瘤球病、瘟病,是番茄主要的病害之一。感染该病之后,常常导致番茄品质和质量的下降,给农户们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掌握番茄病毒病症状、发病规律、条件及防治技术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番茄病毒病症状、发病规律、条件及防治技术

1、症状识别

番茄感染烟草花叶病毒,引起花叶类型症状,病株上叶片的颜色深浅不均匀,花叶明显,叶面凹凸不平,皱缩畸形,叶片变小,植株矮小,顶端的叶片不能伸展;番茄感染黄瓜花叶病毒,受害病株的新叶变成带状、线状或螺旋形扭曲,如初生的蕨叶;病叶呈青绿色,叶面向上微卷,病株明显矮小。

2、发病规律

烟草花叶病毒可在多种植物上越冬,也可附着在番茄种子上、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田间越冬寄主残体、烤晒后的烟叶、烟丝均可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染,只要寄主有伤口,即可侵入。黄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染,汁液也可传播,冬季病毒多在宿根杂草上越冬,春季蚜虫迁飞传毒,引发发病。

3、发病条件

番茄病毒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一般高温干旱的天气利于病害的发生。此外,氮肥施用偏多或土壤瘠薄、板结,或黏重、排水不良等地块上病害发生严重,田间管理不及时,定植晚、苗龄小等因素均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番茄病毒病症状、发病规律、条件及防治技术

4、防治技术

由于多年连作,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板结,有益微生物数量减少,病原菌滋生。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是防治病虫害最基本的措施。

4.1 农业防治

针对华亭县病毒病发生特点,选用抗病性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产量高的品种。一是土壤高温消毒。大棚在高温季节休闲期,深耕后灌水再覆膜,利用太阳光曝晒1个月,消灭土壤中有害生物,防治传染病害;二是科学灌水。小水勤灌,高温季节夜间灌水,严禁水漫垄面。三是合理轮作倒茬。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尽量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四是加强定植后的栽培防病措施。适期播种,适时定植,早中耕锄草,及时培土促进发根,晚打杈,早采收。

4.2 物理防治

4.2.1 封口覆盖防虫网。在温室的封口处覆盖防虫网,以隔断斑潜绳、白粉虱、蚜虫等害虫由露地向温室内的转移危害。

4.2.2 黄板诱杀。温室、大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规格为25 cm×40 cm),密度为450~600块/hm2,诱杀斑潜绳、白粉虱、蚜虫等害虫。

4.2.3 银灰膜避蚜。铺银灰色地膜75 kg/hm2,可有效地驱避蚜虫。

4.3 生物防治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以防治病虫害。优先采用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细菌(Bt乳剂)、农用抗生素(阿维菌、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生物农药)等生物制剂和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苦参碱、楝素等防治病虫害。

4.4 化学防治

防病以及时治虫为重,可用20%甲氰菊酯乳油6 000~8 000倍液,或5%溴氰菊酯乳油3 000~4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6 000倍液喷雾消灭蚜虫,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传病几率。治病以发病初期为好,可用1.5%植保灵乳剂1 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抗毒剂1号300倍液,或高锰酸钾1 0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次数视病情和防效决定,一般每隔7~10 d喷1次,连续喷药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