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鞭毛虫病的防治措施及注意事项

2023-09-07 21:31来源:   作者:

大菱鲆的种质退化会造成鱼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大菱鲆病害频发,其中,寄生虫类的鞭毛虫病会给大菱鲆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如果误诊或治疗不及时会让大菱鲆的死亡率达100%。在此,就给大家讲一讲大菱鲆鞭毛虫病的防治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发病的季节与水温

在养殖实践中发现,一般发病的季节在8—11月份,发病的水温13~20℃,水温越高病情发展越快,死亡率越高。水温在17~20℃时易发生鞭毛虫病,如果用药处理不当3~7 d大菱鲆死亡率可达100%,进入到12月后,当水温低于13℃时,很少发生鞭毛虫病。

二、鞭毛虫病的症状

鞭毛虫的营养体主要寄生在大菱鲆的鳃上和皮肤上,感染严重时皮肤上有许多溃疡点状斑块,用肉眼可见到小白点,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小20~150μm的虫体。病鱼表现为游泳缓慢,在养殖池中四周分散,摄食量下降,鱼体发软,经常无力游动,伏于池底的病鱼呼吸加快,鳃盖开闭不规则,口常不能闭合,有时喷水或向固定物体上摩擦身体,鱼体瘦弱,鳃丝和体表粘液增多,池底可见白便,池水浑浊,水表面可见大量粘稠不散气泡,部分鱼体患有腹水,鱼体底板充血发红。由于鳃丝和体表粘液增多而影响病鱼对氧气的吸收,从而引发大菱鲆缺氧性死亡。

三、鞭毛虫的来源

我们对发生鞭毛虫病的大菱鲆养殖场进行病源调查研究,发现鞭毛虫有两种来源。

1.养殖水源受到污染

由于目前养殖大菱鲆存在普遍缺水的现状,为了解决水源问题,有一些养殖户不得不将取水井打到海滩上,这些海滩海水涨潮时几乎将井淹没,海水退潮时井才能完全裸露出来,如果对井处理不当封闭不严,便会出现带有鞭毛虫海水倒灌流入取水井中,我们在发病的养殖场取水井中检测出了数量不等的鞭毛虫。

2.苗种带入

在养殖实践中研究发现,有四家养殖场在2015年8月从某育苗场购进大菱鲆鱼苗,养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苗一个月后有三家养殖场相继发生鞭毛虫病,在发生鞭毛虫病的养殖场取水井中没有检测到鞭毛虫,由于发现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及时没有发生大量死亡,另外一家没有发生鞭毛虫病的养殖场在进苗后及时用100 mg/L的双氧水连续药浴3 d,加之他们家养殖水温低于另外三家,由此可以断定这几家致病的鞭毛虫是由苗种带入的。

四、治疗方法

1.淡水浴法

由于大菱鲆养殖场都建在海边,一般都缺少淡水,为了节约养殖成本,节省淡水,可以将病鱼集中用淡水浸泡病鱼5~8 min,体表的大部分营养体可脱落,但寄生在鳃的粘液中,由于淡水浸泡时间短,受到影响较小,在条件适宜情况下仍可形成包囊进行繁殖,所以间隔2~3 d重复淡水浸泡一次,一般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淡水浸泡较经济、简便、安全、有效,但在海边的大菱鲆养殖场淡水资源较为紧张,一般不具备大规模用淡水浸泡的条件。

2.硫酸铜和硫酸亚铁药浴法

用硫酸铜2 mg/L加硫酸亚铁1 mg/L药浴1~2 h,连续药浴2~3 d,每次药浴后用大水流冲洗鱼体及池底5 min,加大换水量,可收到较好疗效。病情严重时,由于病鱼的体质下降,使用硫酸铜加硫酸亚铁药浴后,患有腹水及并发症的鱼仍会大量死亡,死亡率可能达到20%~30%,一般7~10 d病情会逐渐稳定,等病情稳定后最好进行倒池,因为病鱼养殖池中还残有包囊,产生的涡孢子还会感染治愈及正常的大菱鲆,大菱鲆可能有受到二次感染风险。倒池后对病鱼池用漂白粉或高锰酸钾彻底浸泡消毒,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方可从新放鱼。

五、总结

在大菱鲆的养殖环境中及鱼的体表或多或少都有可能存在鞭毛虫,如果有良好的养殖环境和健康状况良好的大菱鲆,所养殖的大菱鲆不会发生鞭毛虫病;如果养殖环境不理想,没有鞭毛虫病原体侵人大菱鲆鱼体,所养殖的大菱鲆也不会发生鞭毛虫病;如果没有鞭毛虫病原体的侵入,养殖环境良好,所养殖的大菱鲆也不会发生大菱鲆鞭毛虫病,所以控制大菱鲆鞭毛虫病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控制鞭毛虫病原体侵入大菱鲆鱼体。一是控制鞭毛虫病原体从苗种场带人养殖场,二是控制鞭毛虫病原体从取水井进入养殖场,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经过沙滤罐取水,可以有效控制鞭毛虫等寄生虫病的发生。

以上就是有关大菱鲆鞭毛虫病的防治措施及注意事项全部资料分享,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章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