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酱油果产生原因及综合预防措施

2021-07-16 17:35来源:   作者:

番茄“酱油果”是指果实表面有酱油色斑块,病斑大小不一,仅发生于果皮,果肉不受影响,质地坚硬、不变软。多从果肩开始发病,初期斑块颜色淡,很难被发现,后期病斑变为暗褐色至棕褐色,边缘明显,微凹陷。一般在果实膨大期发生,但大多到果实转色期才被发现。番茄田出现“酱油果”会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导致番茄种植效益降低,需要引起重视。

番茄酱油果产生原因及综合预防措施

番茄出现“酱油果”,主要原因是缺钙导致番茄果皮细胞壁硬度降低,果皮变薄,易感染病菌。为追求产量,大量施用氮肥,果实膨大期过量施用钾肥,氮、钾对钙的吸收有拮抗作用,易导致番茄降低对钙的吸收。秋冬茬番茄发病严重,偏施氮肥、温度低、湿度大、通风不良、栽培密度过大的棚室发病严重;同一棚室内前端果实发病较重;大果型品种比樱桃番茄发病重;果皮薄、果实膨大速度快的品种易感病。另外,管理不当造成果实转色异常,也会形成“酱油果”。

番茄转色期叶绿素逐渐被分解,茄红素大量形成,使果实呈现出鲜艳的色泽,但管理不当会影响茄红素形成,出现“酱油果”。影响茄红素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温度管理不当。茄红素形成的最适温度为24℃,高于28℃或低于15℃都会显著降低茄红素的形成。(2)摘叶不当。“酱油果”多发生在棚室前端及阳光直射的果实上,这主要是由于阳光直射使果实表面温度上升,抑制了茄红素的形成。(3)施肥不合理。氮肥施用过多会导致植株营养生长过盛,叶绿素含量增加,番茄转色期虽然茄红素能形成,但受到一定抑制,并且叶绿素不能及时被分解,易导致果实表面出现大量茶褐色斑。

番茄酱油果产生原因及综合预防措施

番茄“酱油果”的发生是多重因素导致的,预防上应采取综合措施:一是避免偏施氮肥及过量施用钾肥,果实膨大期可喷施钙肥、硼肥。二是番茄转色期控制棚温白天在24℃,最高不超过28℃,夜间不低于12℃。要防止棚温忽高忽低,放风要放顶风,切忌冷空气从底部直接吹入棚内。三是浇水后3天内及时提温排湿,减少棚膜滴水,有助于预防病害。四是不要过度摘叶,每穗果实顶部留几片叶,以防强光灼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