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高温多雨,湿度大成为此病流行条件。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下水头及雨后水淹.管理粗放和杂草丛生的地块,发病重。此病主要为害果实、叶、茎、花器等部位。近地面果实先发病,受害果初现水浸状圆形斑点,稍凹陷,果肉变黑褐色腐烂,易脱落。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茂密白色棉絮状菌丝,迅速扩展,病果落地很快腐败;茎部染病初呈水浸状,后变暗绿色或紫褐色,病部缢缩,其上部枝叶萎垂,湿度大时上生稀疏白霉;叶片被害,呈不规则或近圆形水浸状淡褐色至褐色病斑,有较明显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稀疏白霉;幼苗被害引起猝倒。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实行轮作,选择高低适中、排灌方便的田块,秋冬深翻,施足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高垄或半高垄栽植;及时中耕、整枝,摘除病果、病叶;增施磷、钾肥等。
3、发病初期,用66.8%丙森·缬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2.5%抑快净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70%锰锌·乙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或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防治2次或3次,同时要注意喷药保护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