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日均温度稳定在24℃,连阴雨条件下,此病易流行。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也为害叶柄和种荚。病初叶背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逐渐变褐,隆起呈小脓疱状,后扩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到后期,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致叶片变形早落。有时叶脉、种荚也产生夏孢子堆或冬孢子堆,种荚染病,不能食用。此外,叶正背两面有时可见稍凸起的栗褐色粒点,即病菌的性子器,在叶背面产出黄白色粗绒状物即锈子器。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
2、春播宜早,必要时可采用育苗移栽避病。
3、清洁田园,加强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密植。
4、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卫福)乳油8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或70%硫磺·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15天左右1次,防治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