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概述:
近年来,我市土壤酸化面积不断扩大,全市pH值小于5.5的酸性土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8.1%,比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增加30个百分点,其中pH值小于4.5的强酸性土占5.8%;近郊菜园土壤的pH甚至低至4以下。土壤酸化后,土壤结构变差,通透性差,土壤中钙镁等营养元素大量流失,养分失衡,导致肥料农学效率大幅降低,作物病虫害加重,同时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活性提高,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壤酸化特别严重的,根本无法种植农作物。2011年开始,在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以及市农发资金的支持下,市农技总站在潼南、璧山、九龙坡、南川、丰都等多个区县开展了土壤酸化改良试验与示范,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技术体系,即通过合理进行作物布局、优化施肥结构、调整土壤酸碱度、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钝化重金属等多种措施进行改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累计示范25万余亩。酸化土壤通过改良以后,土壤pH值平均提高0.3个单位以上,产量平均提高10%以上,重金属特别是水稻中的重金属明显降低,降低幅度最多的达46%。作物病虫害减轻,特别是降低了土传病害的几率和病害程度,大幅提升了农产品品质,促进农户增收,平均每亩蔬菜地增加净产值300元以上。
二、技术要点:
土壤酸化改良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综合性措施和针对性措施相结合。
1.合理进行作物布局。不同的作物适应的土壤pH值范围不同,特别是蔬菜地,复种指数高,不同蔬菜轮换种植时,应充分考虑土壤pH值。如萝卜、黄瓜等作物适宜种植的土壤pH值为7.5-8.5,特别不适合种植在酸性土壤上。
2.平衡施肥。控制化肥总用量,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调整施肥结构,改变大量施用氮肥,轻磷钾肥的习惯以及全部使用高含量复合肥的习惯,优化氮磷钾比例,充分发挥每种营养元素的农学效率。避免施用生理酸性肥料。同时,若土壤中镁、硅、锌等中微量元素有缺乏,应及时补充。
3.科学施用土壤调理剂。实际应用中的土壤调理剂包括农业部登记的“土壤调理剂”、钙镁磷肥、生石灰、草木灰、石灰氮等。不同土壤调理剂使用方法不同,适用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如土壤钙含量低,则建议使用钙质土壤调理剂包括生石灰;钙镁硅含量均偏低的可使用钙镁磷肥;钙含量正常的使用有机酸类土壤调理剂;土传病害厉害的,使用石灰氮或者石灰氮与其他土壤调理剂交替使用;草木灰可改善土壤结构并补充多种中微量元素。使用生石灰、石灰氮等调理剂要注意补充有机肥。
三、适宜区域:酸化土壤不仅仅包括酸性土壤,也包括原来pH值6.5以上,现在的pH值变得比以前低的土壤,这些土壤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改良。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