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新疆畜牧业发展取得一系列可喜成绩,在供应保障能力、产业综合效益稳步提升的同时,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集成、应用,成为全区畜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依托,科技引领成为新疆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最亮底色。
品种改良增效益
“新疆褐牛个头大、产肉量多,经过配种杂交后,每头牛的售价比原来高出1000元左右,基本可实现全部产犊,大大增加了效益。”新源县新源镇养牛户王海运说,优良品种对畜牧业提质增效贡献巨大,他通过购买优质种牛资源,开展品种改良,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支持王海运开展品种改良工作的,是新疆持续推进的畜禽种业提升计划。2020年,全区启动实施《农区高效肉羊品种选育推广计划》《新疆褐牛联合育种群体改良提升行动计划》等5个牛羊种业提升计划,加快牛羊主导品种选育和肉用型、乳用型、多胎(羔)型新品种(系)培育进程。根据计划,到2025年,新疆将自主培育1-2个褐牛新品种(品系)和配套系,每个品系育种群达到1500头(只)以上,形成由核心群、育种群、商品群组成的完整育种和生产体系。
与此同时,全区在饲草料种植、良种畜禽引进等项目安排上集中向种畜禽场倾斜,不断扩增良种畜禽自主供种规模,扩大畜禽良种推广覆盖面,让更多养殖户享受到良种带来的红利。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到2020年年底,全区种牛冻精良种自给率达90%以上、种禽接近40%,种羊供种能力逐年提高。全区以此为基础,培育形成北疆以80万头新疆褐牛和900余万只哈萨克羊、阿勒泰羊、巴什拜羊、细毛羊为主,南疆以100万头西门塔尔牛和500万只多浪羊、和田羊为主的牛羊优势产区等多个畜禽品种优势区,畜禽品种集中度稳步提高,为优化生产力布局、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联合创新强实力
近年来,全区加大力度推进畜牧业科技创新,实施好畜牧业科技重大专项,落实自治区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相关政策,营造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环境,着力破解影响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难题。
“我们已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科研单位为依托、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机制,实现了科技研发与产业发展的优势互补。”天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毅平说,近年来,企业依托新疆畜牧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建立完善的产业化合作研发专题,分别在新疆、上海设立两大研发中心,专业研发技术人员近200人,每年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3%以上。目前企业共获得18项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近百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获得授权,多个自主研发疫苗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
在全区层面,畜牧行业科技支撑在这些年得到持续增强。近年来,全区共推介主推技术51项,制定生产技术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97项,整合兵地科教资源组建9个自治区畜牧产业技术体系,产学研联合研发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先后取得5项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并全部产业化,获省部级科技奖项23个,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有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全区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饲料、兽药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畜产品质量实现稳中向好。
产业升级挖潜力
新疆是全国马产业大区,马匹存栏量全国第一,是全国马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近年来,全区马产业实现多元发展,在品种选育、文化产业挖掘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其中依托先进生物制药技术形成的“孕马结合雌激素”产业,成为马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
“公司生产的‘孕马结合雌激素’相关产品已销往26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原料市场份额的20%。2021年1-4月,公司销售额较2020年同期增长60%。” 新疆新姿源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罗俊说,新姿源生物已成为全球第二家工业化生产孕马结合雌激素的企业,产品市场潜力很大。目前,企业已和中国药科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开发马脂、马血清等生物产品,依托先进技术,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高马产业附加值。
孕马结合雌激素的成功生产让越来越多当地牧民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近年来,新源县依托优质天然草场资源,大力发展马产业,生产孕马结合雌激素的原料孕马尿,成为新源县养马牧民的重要收入之一。
据统计,目前,新姿源生物带动了3000多户养殖户参与产业发展,涉及马匹数量3万匹,孕马尿平均价格达到每升5.5元。以前无人问津的孕马尿,在科技和产业的带动下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新法宝。
长期以来,新疆坚持产学研用结合,发挥全区畜牧产业技术体系、行业协会作用,加快畜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畜产品加工与销售等实用技术组装配套,实现了农牧区资源优势互补和产业有效衔接。在产业和科技的双重加持下,新疆畜牧业正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差异化品牌发展道路上走得越发自信。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