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北上,“豫”见麦浪。
59岁的付太华是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傅庄村人,他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傅庄村党支部书记,另一个是种粮大户以及多个微信群的群主。
“浚县的小麦长势简直没得说,‘丰收景象’这四个字应该就出自我们这里!”付太华说。
傅庄村的耕地和付太华耕种的500亩土地都在浚县30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核心区,这个项目核心区覆盖了小河镇、新镇镇、卫贤镇、白寺镇以及卫溪办事处、浚州办事处。今年鹤壁市的小麦收获面积是137万亩,其中103万亩在浚县。
6月8日上午,有风。
即将收获的麦子在风中起伏,干透的麦穗唰唰地响;夏日的阳光照在田间气象站和新奇的移动灌溉设备上,似乎要揭秘中原大地上从未有过的种粮神器。
下雨了,难道小麦也要打伞避雨吗?
“那倒不是!”浚县农业农村局信息化股雒兵军说,这种田间气象站监测的是大气的温度、湿度,土壤的温度、湿度,风向、风力以及降雨量,这些数据适时上传到农业、气象部门的数据库里,是指导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的依据。
浚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献国说:“像这样的田间气象站,全县共有17个。”
新镇镇刚刚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中,大田里的“洋玩意”就更多了。矗立在地边的长200米自走式喷灌机,装上汽车轮胎比卡车还要高,浇灌庄稼完全模拟老天爷下雨,保证土壤不会板结。
“新镇镇那个喷灌机是走直路的,我地里的这个喷灌机是转圈的;他那个才200米长,我这个430米长呢!”周位起在傅庄村附近流转了1238亩土地,他地里的那个“大家伙”叫指针式水肥一体喷灌机。
“一小时出水量是120吨,四眼井的水汇集到中心点的水池里,根据小麦成长需要可添加肥料,像手表一样转圈浇地,转快了像秒针,转慢了像分针,有些边角浇不到,就动用尾枪定点喷淋,每次浇地一个人就够了!”周位起说,今年他的小麦浇了三遍水。
还有一个神秘的东西叫“孢子捕捉仪”,是专门用来搜集随空气流动传染的病害、病原菌孢子及花粉尘粒的,通俗地说就是一台农作物病害监测专用设备。
浚县农业农村局李敬有说:“孢子捕捉仪搜集的病虫害信息上传到数据库以后,农业专家会根据数据做出农作物病情预报,引导粮农进行病虫害防治。”
专家的预报会即时推送到付太华等人的手机上。
“现在村民有微信群、合作社有微信群,随便一个群都是几百人,我这微信群里还有巴彦淖尔的村民呢!”作为农情的信息员和村党支部书记,付太华经常依据这些农情信息安排粮食生产,作用大了去了!
虫情测报灯、作物生长监测仪等,中原麦田里从未有过的高科技玩意儿现在都“赤膊上阵”了,它们24小时“站岗放哨”,看管粮田、服务生产,成就了河南的麦浪滚滚。
王献国说,这些有高科技含量的粮食生产工具多数农民还不知其所以然,但随着数字农业的普及,终有一天,它们将不再神秘。
任重且道远。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