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2021-06-30 17:31来源:农村部   作者:未知

  6月11日,平顶山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该市迈上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

  2013年新一轮建档立卡之初,平顶山市共有贫困村512个、贫困户10.03万户33.18万人,贫困发生率7.8%,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市之一。该市聚焦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尽锐出战、精准施策,蹚过“深水区”,啃下“硬骨头”,叶县、鲁山县先后于2018年、2019年高质量脱贫摘帽,全市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近年来,平顶山市两次代表河南省接受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4次荣获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好”等次,近20次承办全国、全省现场会,25项工作经验、典型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脱贫攻坚工作在国务院大督查中获高度评价,其中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重整行装再出发,乘势而上开新篇。该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平顶山市乡村振兴局将大力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巩固好、传承好脱贫攻坚中形成的好机制、好经验、好作风,保持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战斗姿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建设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市,争当中原更加出彩样板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产业兴起来 群众富起来

  6月15日,鲁山县观音寺乡石坡头村,32座电动化双拱香菇大棚令记者眼前一亮。“一年能产两季菇,每季采摘5茬,每棚年收入可达18万到20万元。”大棚负责人匡长军介绍,10座冷藏保鲜库、1个烘干包装车间和1个深加工车间正式运营后,该村将集食用菌种植、收购、深加工、销售等于一体,成为全县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预计年交易额1.5亿元左右。

  鲁山县素有“中国香菇之都”之称,近年来,该县把香菇种植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撬动社会资本20亿元,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香菇大棚约4万座,辐射全县25个乡镇、街道,其中部分乡镇实现村村全覆盖。如今,全县香菇年产量18万吨、年产值14亿元以上,带动就业4.6万多人。

  你有小香菇,我有珍稀菌。在宝丰县周庄镇马川新村,移民后扶产业园采取“公司+园区+移民+特色食用菌项目”模式,共建“农业智慧方舱”14座28组、现代化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52座,大力推广羊肚菌、鸡油菌、滑子菇等高端稀有特色食用菌种植,形成了集培育、种植、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产业链,为附近群众提供了800多个就业岗位,村集体年收益可达40余万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平顶山市按照“县有支柱、乡有主导、村有特色、户有增收”的思路,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扶持创业,相继打造出红牛、肉鸽养殖和韭菜、食用菌种植等一批特色产业,大大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动力。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323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个、农民合作社4256个、家庭农场1046个、种粮大户820个;建成休闲农业园区、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48个,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43个,带动农户1.85万户。

  走进平顶山特色馆,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摆满直播间。今年4月,平顶山特色馆开馆。该馆依托线下线上平台,优化整合全市特色资源,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接轨”广阔市场。此外,平顶山市还与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实现直连直通,打响平顶山“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外延保障基地”名号;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不断提升“鹰农优品”美誉度和影响力。

  随着乡村吸引力越来越大,平顶山市以创业孵化基地、特色饮食街、林果种植基地等为载体,引导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创建省级大众创业扶持项目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10家、市级大众创业扶持项目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90家。目前,全市返乡下乡创业人员达10.7万人,累计创办经营主体10.3万个,带动就业44.6万人。

  生态优起来 日子美起来

  6月18日,走进平顶山高新区遵化店镇西赵村,只见柏油路宽阔洁净,楼房整整齐齐,花园里花团锦簇。近年来,遵化店镇大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一个个村庄宛如一座座花园,让人沉醉。去年6月,该镇被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全省第一批“美丽小镇”。

  一起被命名的,还有郏县姚庄回族乡和宝丰县赵庄镇。赵庄镇是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汝河、石河、马沟河穿境而过。近年来,赵庄镇依托森林小镇建设,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先后荣获全国平原造林绿化百佳乡(镇)、省国土绿化模范乡镇、省农村“清洁家园行动”先进村镇等称号。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平顶山市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为抓手,紧紧围绕农村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户厕改造、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管理等重点内容,扎实开展“三清一改”整治活动,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全市农村实行市场化保洁,配备保洁人员1.34万人,实现垃圾治理全覆盖;全年改厕7.7万户,整体评价、改厕质量居全省第一位。前不久,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单位,平顶山市、舞钢市、郏县获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市县,叶县获评农村厕所革命先进县。

  干涸了23年的运粮河注满了清水,村民的农家小院变成了“水景房”。姚庄回族乡享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美誉,运粮河两侧,各色花木婀娜多姿;农家小院内,点缀着竹子、桂树、月季、石榴等植物。2018年,该乡捧回了全省首批“森林康养小镇”称号,去年又整乡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近年来,平顶山市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四水同治”,推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从“有名有实”向“有力有为”转变,并通过打通农村水系,构建渠、湖、山、林等有机融合的绿色屏障,让人民群众因水而生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前不久,省河长办通报,在2020年度省级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中,平顶山市获得优秀等次。郏县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因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并获得1000万元奖励。

  良田更智慧 粮仓更牢稳

  6月15日,叶县龙泉乡牛杜庄村,叶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核心区,村民牛杰正在浇地。“俺家10亩地全都是高标准农田。路修通了,引水灌溉工程也建成了,现在种田可有劲了。”牛杰说。

  叶县按照集中连片、综合配套、设施齐全、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原则,建设高标准农田78.5万亩,并将亩均投入从1500元提高到3000元,集中连片打造出核心区5.6万亩,配套建设了集植保监测、气象预警、农产品溯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智慧农业控制中心。

  作为农业大县,叶县还建成了“引澧润田”工程,将昭平台、孤石滩水库和澧河水源与高标准农田连通,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将“望天收”变成了“高产田”。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田间道路通达率和商品良种率达100%,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8%以上,灌溉保证率超过95%。其中,核心区实现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全覆盖,节水40%以上、节肥30%以上。”叶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兰世庆说。

  粮食安全大于天。平顶山市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的重要抓手,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织出了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锦绣图。

  田有“身份证”,管田有责任。在宝丰县闹店镇范营村,每块地的地头都有一块指示牌,上面写着网格长的名字和电话。去年年底,全省自然资源管理“一网两长”制试点启动,选取平顶山等5市作为试点,对耕地保护进行“全员、全域、全时、全程”网格化监管。

  同时,宝丰县还依托平顶山时空信息云平台,充分运用“一网两长”专题模块,实现对每个网格的即点即查、双向查询;利用无人机和全天候遥感监测数据,对农田进行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监管,确保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