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正值开学季,生活费成了不可回避的话题。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每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呢?近日,一个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希望母亲给自己每月4500元的生活费,但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她觉得自己很委屈,认为一个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成都商报
@张玉胜:大学生生活费看似是个经济问题,实则也是孩子价值观、消费观、荣辱观等品格素质的外现。其实无论是对于穷孩子还是富孩子,量力而行、物尽其用的理性消费都非常必要。而这种节俭节约、规避浪费的道德习惯培养,并非只在大学生群体,而是需要“从小抓起”的久久为功。
@天放:大学生每月该花多少钱,本来就没有“标准”。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家庭经济状况千差万别,所学专业不同,花多少钱肯定不一样。像艺术、设计、体育等专业的学生,肯定要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花钱多。如果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大学生每个月花两千元左右实属正常。当然,必须警惕大学生超前消费,以及专注于吃喝玩乐等不良倾向。
◎微观·杂谈
@张玉林:面对“新型城镇化”这一新的课题,为了防止它演化为新一轮的城市化大跃进,防止对“家园”的建设和改造变成破坏,必须彻底放弃把“经济”的尺度当做唯一衡量尺度的做法,同时确立起自然的、人性的、生活的和社会的尺度。
@张强:今年春节,老家一个教育底蕴最深厚的乡镇,乡贤们聚在一起,为家乡教育发展献计献策,他们忧心忡忡、慷慨解囊,成立专项基金,激励敬业教师,奖励优秀学生,试图扭转不利局面。精神和物质激励对于留住优秀老师、稳定乡镇教师队伍成效可期;但在现有招生政策下,对学生的奖励能否有效刺激整体学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教育就像乡镇的灵魂,不给乡镇学校留活路,乡村必将失魂落魄,乡村振兴就不可能全面实现。政绩考核、军备竞赛逻辑下,县域教育已经走上了一条短期逐利的不归路,唯有更高的站位,才能帮助决策者遵循规律、立足长远,做好教育这篇百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