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新模式—休闲农业与乡村养老结合,市场潜力巨大!

2019-10-08 16:45来源:   作者:

如今,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乡村已经演变为空巢社会,老年人担负起了乡村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重任,这一格局使得乡村的家庭养老变成了自力老养,即由老年人来负担起乡村日常生活和养老;另一方面,旅居养老逐渐成为“银发一族”新时尚,一批批养老小镇拔地而起,矛盾与需求的双重刺激下,乡村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养老战场。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新模式—休闲农业与乡村养老结合,市场潜力巨大!

一、南京“农村家庭养老”模式

在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徐慕社区杨家村进行养老模式,一幢农家小楼门前挂了一块“养老示范户”的标牌。这户人家的主人叫童道云,今年45岁,过去在城里做保姆,是村里第一个把城里老人接来自家养老的,城里的一位老人已经在她家生活了4年。

小楼外的院子里面布置特别,不仅种了花,还有不少盆景、园艺,四周木栅栏围着,门口还有一方池塘,水质清澈,一派田园人家的风光。现在主人每月报酬高达6000元,开展这种新型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为村民增收致富打开了一条新路径。

杨家村距离南京市较远,地处偏远、交通比较闭塞、产业资源相对匮乏,村民就业增收过去一直是个难题。如今,村里人把城里老人接到农户家里,做些自己擅长的家务活,为老人提供日常照顾和亲情关怀,足不出户就能赚钱养家,既照顾了老人,也不耽误照顾自己家庭。

目前村里多数村民盖起了楼房,年轻人进城务工,在城里买了房子,乡下不少房子闲置着,目前杨家村有申办“养老家”意向的达118户,经过改造已达到“养老家庭”标准条件的有二十多户,床位三十多张。为了规范村里“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运行,社区专门制定了“乡村养老规范化管理手册”,就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规范、收费标准和满意度考核等作了明确规定。

在南京,这种“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很受欢迎,杨家村俨然成了“养老村”,这里自然风光秀丽,城里无法照顾老人的家庭纷纷将老人送到乡下农民家庭养老。退休后,避开拥挤,远离喧嚣,从城市搬到农村,呼吸新鲜的空气,种一块地、养一只狗、住一座屋,这里池塘清澈、花香满院……。

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在城市养老设施还难以满足需要的当下,这种“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是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一种创新。

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在城市养老设施还难以满足需要的当下,这种“农村家庭养老”模式是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一种创新。具体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第一、实现了部分城市老人的心愿

大凡在城市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一些人都会有一种心愿,就是在自己老了以后能远离喧闹的城市,享受平静的、恬静的乡村生活。而到农村“家庭养老”就能满足这方面的诉求。城里的老人进入乡村,能切身感受与平时不一样的生活,可以种点菜,可以养点鸡鸭,可以呼吸清新鲜空气。换了一种生活方式,老人的生活也就变得丰富多彩了。

第二、缓解了城市养老压力

老龄时代的到来,在城市里养老,由于公益养老机构还难以满足需要,城市商业养老机构价格又非常昂贵,很多城市市民为此担心而烦恼。在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的困局面前,何不接受这种“农村家庭养老”的模式?这种养老模式能够有效纾解城市养老的压力,拓展了养老的新模式,让养老产业更加多元化。

第三、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中国传统对亲情的重视,很多在城市里的农民有了返乡回乡开的浓烈诉求,由此也延伸出了“城归”潮。在城市里,尤其是养老服务人员这样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少。有了“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之后,就解决了城市养老服务人员难找的困境。不仅减少了城市的养老压力,减少了子女的照顾压力,还让一部分农村用“接纳城市养老”的方式,实现收入的增加。

农村人实现了既可以照顾家庭,足不出村,又能通过新的养老模式增加收入,何乐不为?“农村家庭养老”是一种创新的养老模式,值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尝试和推广,将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乡村生活与养老项目与当地农户联合,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中央一号文件从八个方面支持乡村养老产业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台,这是连续颁布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要求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从8大方面,为乡村养老、乡村休闲产业提供支撑,为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庄、特色小镇等项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文件提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土地支持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扩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对利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

国土资规[2017]10号提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鼓励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土地问题是难点!为避免此前的特色小镇“房地产倾向”再现,中央一号文件明令禁止城里人购买宅基地建造别墅等行为。解读文件,即要求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盘活耕地、建设用地、四荒地这三类用地,重点支持农村新业态如养老产业、休闲农业的发展,对此类项目增加用地指标奖励,解决土地流转难题。

2.资金支持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两点:第一,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对贫困地区发展休闲农业进行补助、奖励;第二,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中央为解决资金问题,用“补”、“奖”、“撬动金融与民间资本”等方式对乡村振兴项目投融资渠道、强化投入保障做出全面部署安排,更好地满足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多样化资金需求。

3.人才支持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城乡、区域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科技型人才、文化能人及非遗传承人等。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人才的培育是关键点!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倡导培育新型农民、科技专家、文化巧匠这三类人才,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聚天下人才而用之,为乡村养老产业、休闲农业提供了人才支撑。

4.品牌支持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休闲农业等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链,更有能力培育出名特优的农产品品牌。一号文件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形成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一方面可通过品牌溢价为康养项目增值,另一方面可通过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5.文化支持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

保留和传承乡间优秀文化,即保护当地的民间建筑、手工艺品、民俗风情等。文化是乡愁的灵魂,浓浓的乡愁吸引着游客归于乡间养生、养老,享受恬静、适宜的乡间生活。

6.客源支持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等。

乡村康养、休闲农业都需要通过旅游业带动客源,一号文件提出,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建设基础设施完备的旅游景区,无疑是将客源送到了项目的家门口前,让开发者无需担心客流量过小的难题。

7.就业支持

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乡村康养、休闲农业产业担负着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使命,鼓励兴办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可缓解城市人口负担,为产业项目留住人才,促进乡村经济持续发展。

8.产融支持

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一号文件为乡村康养、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模式,如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庄、特色小镇等。这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形式的组合模式,有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共同发展。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