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走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活棋

2020-12-25 15:03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付伟

近日,民族地区文旅融合与乡村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举行。

 
与会人员合影

本次会议由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社会组织、媒体等的各界人士近60人参加研讨。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耿静超主持研讨会。多位专家学者结合学术所长作了主题发言。

广东省农村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农村研究院副院长万忠研究员分享了他近年来对广东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成果。他认为,农业旅游市场潜力巨大,需要从四个方面深度拓展空间、提升产业水平:一是发挥优势,讲好故事,打造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二是加强协同、抱团发展,将农业产业园区、特色精品示范村、公司、合作社、农户、旅行社等主体采取多种形式整合起来;三是加强宣传,尤其要采用“互联网+”模式,与网红经济等实现深度融合;四是打好绿色牌,依托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旅游”产业。同时,他认为,要学习借鉴国外休闲与都市农业主要模式与做法,因地制宜突出功能重心,多元化培育农业旅游丰富形态,“乡村旅游产业要分步建设,遵循先做环境、搞好生态,布局农业、做好产业,餐饮优先、先赚热钱,娱乐配套、先易后难,住宿后上、控制规模,注重细节、提升品质的步骤有序推进,不能一口吃成胖子。”

近几年,广东财经大学岭南旅游研究院教授刘少和带领团队扎根连山,为当地量身打造出了“蒙峒古村”等乡村旅游知名品牌。他结合实践经验,阐述了以农商旅文融合助推民族地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思索。他认为,要秉持守正创新原则,既要守好乡村的固有“本体”,也要进行现代创新,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环境从洁化、绿化到文化、美化,产业从农本、文本向商业、旅游,公共生活规则从家庭宗族特征明显的孝悌礼义到更加适应社区生活和开放状态的现代理念,文化从文物保护、民俗活化到价值精神传承的提升。

广东财经大学岭南旅游研究院副教授桂拉旦运用区域经济学中的梯度转移理论分析了民族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他指出,文旅融合既非单一的技术转移,也非单一要素融合,既非单一方向的要素流动,也难以依靠单一理论来支撑,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跨梯度”特征,“要用好政府引导的有形手和市场培育的无形手,以优质服务为核心,找到民族地区土地、公共设施与旅游、文化创意要素的有效结合方式和长效连接机制。”

作为桂拉旦的得意门生,连山蒙峒古村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蒙美芹在会上介绍了其毕业后回乡创业的探索经历。她认为,在微观操作层面上,能否吸引村民参与是乡村文旅融合实践成败的关键。通过举办族老交流会、恢复重阳敬老等传统、组建村民舞蹈队、举办内部培训等,蒙美芹首先将村民的心拢在了一起,同时顺水推舟,培育壮瑶文创、成立民宿并开展品牌加盟,不仅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腰包越来越鼓,更让蒙峒村站在了文旅融合的发展高地上。“我们将继续朝着打造乡村旅游创客基地、乡村研学旅行基地、康养旅游基地、村校合作乡村振兴研究基地的目标迈进。”蒙美芹信心满满地说。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秘书长、广东省扶贫开发研究院院长钟韶彬长期关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进展。听完蒙美芹的故事,他不由为这个有梦想、有担当、有办法的年轻人高高挑起大拇指。在发言中,他进一步指出,广东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应当打好民族、生态、湾区三张牌,突出民族特色,守护绿水青山,主动融珠融湾,形成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双轮驱动、双向互动的发展新格局,走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活棋。

 
钟韶彬发言

作为全国唯一的壮族瑶族自治县,近年来,连山大力进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开展“一镇一节”、非遗活化等,深入挖掘民族地区农业、生态、文化资源,旅游富县的道路越走越宽。连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董儒坚表示,今年以来,连山县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产业的严重冲击,国庆黄金周全县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已分别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1%、92.4%。连山将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县、融合发展之路,实现小而美、小而富、小而强,积极打造广东民族地区文旅融合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