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北部的大娄山、中南部的苗岭、东北部的武陵山脉、西部的乌蒙山,共同构成了贵州的脊梁。从海拔2900米降至海拔100多米,无数的山岭在这巨大的落差中层叠交错,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在境内奔流不息,造就了这片无比立体、多变、复杂的神秘之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山水环绕的坝子间,创造出灿烂、多彩的文化。
连绵群山,虽造就了绝美风景,但也阻隔了交通、桎梏了发展。如何彰显好山好水好生态的绝佳优势,变自然资源为经济资源?旅游,成为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破题的关键,在这片土地上催生了一个给人自信、催人自强的故事。
连续举办十六届旅发大会,贵州如何打造山地公园省?
9月26日至28日,2021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第十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下简称省旅游“两会”)在铜仁召开。本届省旅游“两会”以“强产业融合 促旅游提质”为主题,目的是将山地旅游打造成为具有贵州特色的全域全景大产业、承载文化价值的主载体、拉动山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据了解,自2006年首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简称“旅发大会”)在安顺黄果树景区召开,16年来,旅发大会作为一个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平台,以旅游辐射相关产业和生态、文化、社会建设,体现了强有力的政府主导和政策连续性,产生了“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促进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推动一方发展”的综合效应。
2015年,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贵州举办,明确提出要建设山地旅游大省和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以“山”为径,贵州吹响山地旅游的发展号角。
2017年8月,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在贵州兴义市成立,并随之发布《旅游步道等级划分》《溶洞旅游服务规范》等10个山地旅游标准,加快推动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
贵州省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旅发大会,贵州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解决举办地旅游发展中的系列重大问题。贵州干部群众、社会各方,从旅发大会中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旅游活州”“旅游大区”“旅游兴市”“旅游强县”等发展思路在全省各地扎根。乡村旅游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使得无数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1月,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要求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
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贵州旅游市场传来佳音:全省累计接待游客1110.6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07亿元。火热引流的背后展现的是贵州旅游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当旅游与农业发生碰撞,会产生怎么样的火花?
摊开贵州地图,一个个漂亮的名字散落山间,岜沙村、高荡村、云舍村、楼上村、纳灰村、妥乐村……金秋时节,走进贵州村寨,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贵州乡村旅游质量大幅提升、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逐步实现从“农家乐”简单模式向“休闲度假”体验模式转变,勾勒出村美民富的诗画田园。
秋天是农事体验、采摘旅游的好时节。在织金县红岩社区,沉甸甸的柑橘正挂满枝头。本着“农为旅种”的发展目标,织金县的经果林产业主要面向游客,同时衍生出多种新玩法。
前往下红岩码头乘船的一大片柑橘林里,坐落着多家农家乐,主打地方美食织金烙锅。“采摘柑橘不要钱,只收吃烙锅的钱,织金的市民周末闲来无事都喜欢来玩,国庆节更要提前一周预定才有位。”毕节乌江源旅游公司总经理王家江说。
在铜仁市碧江区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立足于丰富夜食、夜购、夜娱、夜游、夜养等夜消费业态,当地网罗了碧江社饭、万山羊脚火锅、松桃卤味、玉屏油茶、石阡刨汤肉、印江绿豆粉、思南花甜粑、德江板鸭、沿河山羊火锅等舌尖上的美味,不仅让游客享受舌头上的“铜仁味道”,更让铜仁的农特产品走得更远更稳,助农增收。
在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多样化体验成为留住游客的重要抓手。为了提升旅游服务,花茂村建设了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匠心园一条街、花茂人家古法造纸特色商品馆等文化传承基地。同时,围绕原有农产品,花茂村开发出诸如花茂麻谷米、彩椒等各类特色旅游商品20余种以及盬子鸡、冷水鱼等特色美食,让游客“回望乡愁”的同时也能“品味乡愁”。
如今,茶园游、梯田游、湿地游、民俗游……借助山地旅游这张牌,贵州持续在“山地旅游+”上下足功夫,推动旅游同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促进旅游产业强起来,乡村环境美起来,广大群众富起来,贵州山地旅游这张名片越擦越亮。
村民吃上旅游饭,乡村游缘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支点?
“杭州的老年人喜欢到兴义万峰林避暑,半个月,吃住费用700-1000元,很有市场。”杭州茜湖恒信旅行社总经理鲍云说。
在万峰林街道上纳灰村,从2017年起,以“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打造“候鸟式健康养老基地”。通过对现有民居进行改造、完善养老康养设施,开辟了住宿、餐饮、基础医疗服务中心、活动区等功能区,为外地老年人的避暑康养提供了全方位生活体验。
站在万山区谢桥街道牙溪村民宿“清馨幽舍6号”前,村民张兴启激动地说:“党的政策好,打造牙溪生态农场,让空置的老屋成为精品民宿,村民靠吃旅游饭致了富。”
牙溪村是侗族文化村落,风景优美,人文厚重。过去因交通不便,丰富的旅游资源紧锁“深闺”,青壮劳力纷纷外出。山村凋敝落寞。
2018年,苏州苏高新股份公司和牙溪村结下帮扶情缘,该公司投资将牙溪村村民闲置房屋改造成精品民宿,打造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的生态农场。
生态农场名声大振,引来都市人旅游,村民吃上旅游饭。目前,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方式,牙溪村107户居民每户年均增收1.8万元以上,牙溪村“突围”,实现华美转身。
生态农场带领乡村“突围”,只是民宿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新样板。铜仁通过人才培训、等级评定、品牌推广、业态催生等举措,不仅带动项目增效、推动服务优化、驱动质量提档、拉动消费升级、促动产业融合,更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热点和消费增长点。
激发新动力,乡村旅游助振兴。铜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精心建成了串联梵净山5A级景区和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的黄金旅游带——乡村振兴示范带。
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介绍,乡村振兴示范带集乡村旅游、户外运动、康养娱乐、休闲度假、体育赛事等业态于一体,依托沿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村古寨,打造了一条全长43公里的“智慧马拉松赛道”,达到了山水相依、景田相望、农旅相生、文旅相融的效果,成为全市文化旅游龙头品牌的战略连接线。
一山领舞,全域响应。贵州沉寂的山山水水纷纷被唤醒,成为绿色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