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立枯病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出现,容易导致高粱的品质及产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为了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高粱立枯病,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其症状、病原、侵染规律及防治方法,希望能为农户们提供一点帮助。
症状:
一般在幼苗2~3叶期发病,根部红褐色,生长缓慢。发病严重时幼苗枯萎死亡。
病原:
病原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s (Frank) Donk.,属担子菌亚门真菌。(1)形态。菌丝较粗,幼嫩时无色,老熟时浅褐色。菌核近球形,初为白色,后变为暗褐色,表面粗糙。担子倒卵形。担孢子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6~9)μm×(5~7)μm。 (2)寄主。寄主范围极其广泛,已记载的寄主有50科的200多种植物
侵染规律:
(1)病原越冬: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2)传播:条件适宜菌丝可直接侵入表皮细胞,也可由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菌丝和菌核可借流水、地下害虫、农事操作甚至菌丝蔓延传播,进行再侵染。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实行大面积轮作。适期播种,不宜过早。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认真平整土地,防止大水漫灌和雨后积水。苗期注意松土,增加土壤通透性。(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3.2%恶甲水剂 300~400倍液,或95%恶霉灵4 000倍液。也可用配好的药液浇灌或配成药土撒在茎基部。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