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枯萎病的危害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2021-04-26 16:53来源:   作者:

大豆枯萎病是一种大豆生长期间出现的病害,给农户们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农户们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大豆枯萎病的危害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等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

大豆枯萎病的危害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1、危害症状

大豆枯萎病是系统性侵染的整株病害,染病初期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至黄褐色萎蔫,剖开病根及茎部维管束变为褐色,后期在病株茎的基部溢出桔红色胶状物,即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

2、发病原因

2.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地下害虫、线虫多易发病。

2.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2.3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易发病;连阴雨过后猛然骤晴发病迅速,可引起大面积萎蔫死亡。

3、形态特征

有大小两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平直或略弯,具隔膜3~6个,多3-4个,顶胞稍尖,有脚胞或无;小型分生孢子无色,具1个分隔或无,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大小5-12.5×1.5-3.5(μm)。厚垣孢子分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前者直径8-12μm,椭圆形的大小7-10×5-7.5(μm),厚垣孢子单个顶生或串生在菌丝中间。

大豆枯萎病的危害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4、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冬(种子也能带菌),能在土中营长时间的腐生生活。病菌借助灌溉水、农具、施肥等而传播,从伤口或根冠部侵入,在维管束组织的导管中繁殖,并向上扩展。病菌发育适温为27-30℃,最适pH值5.5-7.7。发病适温为20℃以上,最适宜温度为24-28℃。在适温范围内、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病害发展迅速。

5、防治技术

5.1种子灭菌: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30分钟,然后冲净晾干播种。

5.2拌种剂: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5.3及时喷施除虫灭菌药,杀灭蚜虫、灰飞虱、玉米螟及地下害虫,断绝害虫传毒、传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