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疫病高发季节就要到了,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发病率非常高,全面了解马铃薯疫病的病因和防治方法很重要。
马铃薯疫病分为早、晚疫病,首先要分清楚两种疫病
一、症状上的区别
(一)马铃薯早疫病症状表现
马铃薯早疫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黑色水浸状小斑点,然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同心轮纹并干枯。病斑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由于叶脉的限制,有时呈多角形。严重时病斑相连,整个叶片干枯,通常不落叶,在叶片上产生黑色绒霉。茎部病斑同叶部病斑基本相似,但呈长圆形或梭形。块茎感病呈褐黑色,凹陷的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下面的薯肉呈褐色干腐。
(二)马铃薯晚疫病症状表现
多从中下部叶片开始染病,先在叶尖或顺缘出现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周围具有较宽的灰绿色晕环,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成黄褐至暗褐色大斑,边缘灰绿色,界限不明显,常在病健交界处产生1圈稀疏白霉。茎杆和叶柄染病,马铃薯的种植栽培技术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薯块染病,初生浅褐色斑,以后变成不规则褐色至紫褐色病斑,稍凹陷,边缘不明显,组织变硬,干腐,将病薯从病斑处切开,可见到皮下有一层较深的薯肉变为红褐色,潮湿时软腐、发臭。薯块可以在田间发病烂掉,也会在田间受侵染而储藏后大量腐烂。
二、发病规律不同
(一)马铃薯早疫病发病规律
1、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2、危害:早疫病一般多发生在块茎开始膨大时。为害严重时,叶片病斑相互连结成片,引起局部或整个叶片枯死。
3、发病条件:早疫病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不如晚疫病严格,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特别是干燥天气和湿润天气交替出现期间,早疫病发生和流行最迅速。
4、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在病株残体、土壤、病薯或其它茄科寄主植物上越冬。在马铃薯生长季节,病菌孢子可通过气流、雨水或昆虫传播,病菌孢子可通过表面侵入叶片。在生长早期,初次侵染,发生在较老的叶片上。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度高于70%,该病易发生和流行。
(二)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
1、病菌:属真菌界鞭毛菌亚门。
2、危害:晚疫病一般多发生在植株开花阶段。马铃薯晚疫病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
3、发病条件:此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性病害,气候条件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多雨年份容易流行成灾,忽冷忽暖,多露、多雾或阴雨有利于发病。从开始发病到全田枯死,最快不到半个月。
4、传播途径: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薯块中越冬。播种带菌薯块,导致不发芽或发芽后出土即死去,有的出土后成为中心病株,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形成发病中心,致该病由点到面,迅速蔓延扩大。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形成病薯,成为下一季主要侵染源。
三、防治措施的差异
(一)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措施:
1、轮作倒茬。应与马铃薯和十字花科(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
2、选用早熟抗病品种,适时提早收获。
3、选择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块种植,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力。
4、要实行高垄栽培,合理施肥,定植缓苗后要及时封垄,促进新根发生。结果期要定期摘除下部病叶,深埋或烧毁。
5、发病初期或发病前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粉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粉500倍液 ,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二)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
1、轮作换茬,应与马铃薯和十字花科(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
2、严格挑选无病种薯作种薯,减少初侵染源。
3、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避免雨后田间积水。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