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黑斑病又称花生晚斑病,在生长期间常常出现,一般能够造成减产10%~20%,严重时甚至能够达到50%以上,给农户们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农户们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那么,农户们该如何防治花生黑斑病呢?以下内容将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供农户们参考。
发病症状:
此病常与其他病害如锈病混合发生, 加重危害和损失。(1)叶片:黑斑病病斑比褐斑病小,直径1~5毫米,近圆形或圆形,暗褐色至黑褐色,叶片正反两面颜色相近。病斑周围通常没有黄色晕圈,或有较窄、不明显的淡黄色晕圈。在叶背面病斑上,通常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子座,呈同心轮纹状,并有一层灰褐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害严重时,产生大量病斑,引起叶片干枯脱落。(2)叶柄和茎杆:病斑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多时连成不规则大斑,严重的整个叶柄和茎杆变黑枯死。
发病因素:
花生黑斑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 花生生育时期、栽培管理、品种等因素有关。 高温(25~30℃)高湿(相对湿度高于80%)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因此,多雨潮湿天气病害较重,少雨干旱天气病害较轻。此病一般在花生进入花期生育阶段开始发生,南方春花生在6~7月、秋花生在 10~11 月 发病最重。连作花生地发病较重,轮作地发病较轻。土质好、肥力高、花生长势好的地块发病较轻,而山坡地沙性强、肥力低、花生长势弱,病害较重。不同花生品种抗黑斑病性不同, 迄今未见对此病免疫的品种。
发生规律:
病菌以子座或菌丝团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子囊腔在病组织中越冬,但不是主要初侵染源。翌年遇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落到花生叶片上,遇适宜温度和水滴,萌发产生芽管,直接穿透表皮进入组织内部,产生分枝型吸器汲取营养。病菌生长温限10-37℃,最适为25-28℃。秋季多雨、气候潮湿,病害重;少雨干旱年份发病轻。土壤瘠薄、连作田易发病。老龄化器官发病重;底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发病重。
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善管肥水,注意田间卫生等。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以减少病原。
2 合理轮作可采用花生与甘薯、玉米、水稻等作物轮作,采用2~3年的轮作周期可明显减少田间菌源,从而减轻病害。
3、清除菌源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杂体,深耕深埋或用作饲料,均可减少菌源,减轻病害。
4、健身栽培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施足基肥等田间管理措施的实施,可促进花生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减轻花生黑斑病病害的发生。
5、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当田间病叶率为5%~10%,病情指数为3~5时开始第一次喷药,以后视病情发展,相隔 10~15d喷雾1次,连喷2~3次。可选用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1∶2∶200(硫酸铜∶石灰∶水)波尔多液等,也可用抗生素农抗120加无毒高脂膜各150g或中生菌素 300 mL 叶面喷施, 每667m2喷药液量为75~100kg。由于花生叶面光滑,喷药时可适当加入粘着剂,防治效果更佳。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