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蝼蛄有什么危害症状?农户们该如何防治小麦蝼蛄?在种植小麦时,常常会遇到小麦蝼蛄虫害,农户们会问类似的问题。小编希望通过对小麦蝼蛄的症状表现、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对该虫害。
症状表现:
蝼蛄不但能将地下嫩苗根茎取食成丝丝缕缕状,还能在苗床土表下开掘隧道,使幼苗根部脱离土壤,失水枯死。严重的甚至毁种。
发生规律:
东方蝼蛄蝼蛄在华中、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1年发生1代,以北地区约2年发生1代。以成、若虫在土中越冬。成虫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弱。新羽化的成虫当年不交配,为害一段时间后即进入越冬状态,次年才开始交配产卵。产卵少则数十粒,多则上千粒,平均300~400粒。初孵若虫3~6天后分散为害。
华北蝼蛄3年左右完成1代。初孵若虫留在卵室内,由成虫哺育长大,经过40~60天蜕皮3~5次后才离开卵室外出觅食。其他习性与东方蝼蛄相似。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1.旱轮作和适期浇水。水旱轮作是一种有效降低虫口密度的重要措施。在小麦抽穗后,受害田出现白穗时,浇水可迫使蛴螬下迁,减轻对小麦为害。秋末进行冬灌,水量越大蛴螬死亡越多。
2.施肥。蛴螬能在腐殖质中生活,未腐熟的肥料利其生长,施底肥时不施未经腐熟的肥料。氨水对蛴螬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返青麦田,每亩沟施18%氨水25公斤~30公斤很有效。
3.其他。播种前深耕、多耙地、清除田间及地边杂草、合理轮作可有效压低虫口密度。
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适于防治苗期活动为害的蛴螬。50%~70%辛硫磷500毫升,加水10倍配成药液与500公斤麦种混合均匀。晾干(不要晒干)后播种,防治效果99%,药效25天。
2.土壤处理。在播种前,将药剂均匀喷洒在地面,然后耕翻或用圆盘耙将药剂与土壤混匀。在播种时,将药剂以颗粒剂的形式与种子混播或药剂与肥料混合后于播种时沟施或穴施。
3.地上施药防治成虫。在金龟子出土期间的田埂、地边聚集活动的地方,喷撒1.5%乐果粉或2.5%的敌百虫粉,每亩1公斤~2公斤。取20厘米~30厘米长的榆、杨、槐带叶枝条,将基部泡在内吸药液久效磷或乐果中,药液浓度30倍~50倍,10余小时后取出树枝捆成把插入田间或堆放诱杀。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