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害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严重时甚至导致麦苗死亡。小编为大家详细总结了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及防御补救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种植小麦。详细内容如下:
1、冻害的发生原因
1.1 环境因素
小麦是耐寒性较强的作物。入冬后,气温逐渐降低,麦苗经过低温锻炼,细胞组织内糖分逐渐积累,细胞浓度增加,抗寒能力就大大增强,即使遇低温冻害,也不至于冻死。但未经过抗寒锻炼的麦苗,体内积累糖分少,细胞浓度低,在气温骤降时,就易受到冻害。因此,引发小麦冻害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越冬期间冷暖剧变,温度降幅较大,当温度较高时,小麦体内的水分会发生融化,但温度剧烈下降时,体内的水分则会突然出现结冰现象,导致了小麦苗发生冻害。特别是在冬季较为温暖的情况下,小麦播种早,长势很旺,但植株还较为幼嫩,对寒冷的抵抗性降低,在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情况下,骤然大幅度降温,常常引起叶片、分蘖甚至主茎遭受冻害。此外,晚霜冻害对小麦的损失可能会更大。进入返青期、拔节期后,小麦苗对寒冷的抵抗力显著降低,特别是遇到3―4月发生的晚霜冻、倒春寒天气时,植株极易发生冻害。晚霜冻来的越晚小麦受害程度就越重,对产量影响就越大。
1.2 品种因素
据生产实践,冬性或半冬性品种抗寒性优于春性或弱春性品种。近几年,随着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根据当地种植制度,及时调整品种结构,三门县小麦品种全部实现了半冬性或弱冬性品种全覆盖,大大降低了冻害风险。
1.3 栽培管理因素
一是整地。整地的质量差,耕层浅,大坷垃多,镇压不实,土壤空隙大,通风跑墒,使麦根悬空,冷空气易进入土壤缝隙,易使麦苗遭受干冻。二是播期。播种过早,气温偏高,麦苗生长速度快,易形成旺苗,植株嫩而不壮,易受冻害。如果是春性品种,冻害程度更为严重。若播种过晚,土壤的温度较低,麦苗长势慢,形成弱苗,也易发生冻害。三是播种量。合理控制好小麦的播种量,根据品种特性及当地气候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播种量,以保证麦苗的健壮生长,减轻冻害的发生程度。三是播种深度。若播种过浅,种子萌发时易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大大降低了其抗冻能力,易导致冻害的发生。若播种过深,小麦在出苗的过程中过多地消耗了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导致麦苗的长势弱,植株内积累的养分少,大大地降低了其抵抗寒冷的能力,造成了冬季和早春冻害发生时大量死苗。因此,应合理地确定小麦的播种深度。
2、防御措施
2.1 科学选种,适期播种
淮北地区常易发生小麦冻害。因此,小麦栽培中选择品种时,不仅要考虑品种的高产、优质,还要考虑品种的抗寒性。生产上要选用和搭配拔节晚而抽穗并不晚的品种,扩大弱冬性和半冬性品种的面积。并做到足墒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确保一播全苗,壮苗越冬。
2.2 分类管理,培育壮苗
早旺苗即播种偏早而形成的旺苗,在此类苗的管理上,应进行适当镇压或深锄控旺。主要在秋种时科学安排播期,对于半冬性品种,其播种期一般在10月8―15日,对于弱春性品种,其播种不宜过早,播种期一般安排在10月20日以后。大旺苗即由于播种量过大,基本苗过多而造成的大群体。对于此类苗,应进行疏苗管理,促个体健壮生长。因此,播种时要根据播期、墒情、整地质量科学确定播量。肥旺苗即由于肥力好、施肥量大而形成的旺苗。此类麦田在管理上要及早采取措施,采取深中耕断根、镇压等措施,控旺转壮。弱苗即因底肥不足或播种偏晚造成的黄瘦苗,对于此类苗,应在浇水、中耕松土的基础上,施速效氮肥75.0~112.5 kg/hm2,以促使苗的生长。
2.3 适时灌水,叶面施肥
小麦越冬前冬灌是小麦安全越冬的保障。但对于旺苗和弱苗,一般不可进行冬灌;对于壮苗,越冬水浇灌的时间也不可过晚。对于3―4月小麦上发生的晚霜冻害,预防和减轻灾害的有效措施就是在寒流来临之前提前做好浇水工作,以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起到预防或减轻冻害的作用。喷施叶面肥是一项简单易行的防寒措施。在寒流到来之前喷施如美洲星等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显著提高小麦植株的细胞浓度,增强植株抗寒能力,降低灾害损失。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