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021-05-07 17:53来源:   作者: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俗称黄斑病,是近年迅速蔓延的一种病害。该病害一般能够导致玉米减产20%~30%,个别地块达50%以上,甚至绝产。小编详细介绍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一、症状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和苞叶。初为褪绿小点,逐渐扩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在感病品种上病斑较大,宽1~2毫米,长1~4毫米,中央苍白色、黄褐色,边缘有较宽的环带,最外围有较宽的半透明草黄色晕圈,数个病斑相连可形成叶片坏死区。

二、病害循环及发生规律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轻重与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及栽培措施关系密切。根据近几年该发生情况,总结归纳起来有“七重七轻”的特性。

一是降水多、湿度大、温度高的年份发病重。弯孢菌叶斑病属于高温、高湿性病害,高温和高湿的协同作用能促使该病发展和流行。相反,持续干旱或者低温,都能抑制该病的发展和流行。

二是感病品种发病重。有相当一部分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都是感病品种,如浚单20、郑单958等品种发病比较严重;而有些品种十分抗病,这是由品种抗性基因决定的。

三是重茬地或邻近玉米秸垛的地块发病重。因为玉米植株病残体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重茬地及平米秸垛病残体多,菌源多,菌量大,所以发病重。而换茬地块或远离玉米秸垛的田块,菌源少、菌量小、发病初期相对推迟,病情也比较轻。

四是播种晚发生重,播种早发生轻。主要是在进入七八月份高温高湿季节,早播的植株已近成熟,部分避开了病害;相反,晚播的植株,此时正处于易感病的阶段,再加上有利的发病气象条件,病害发展流行速度快,很快超过早播的病情。

五是施氮肥少发病重,施氮肥多发病轻。瘠薄地发生重,肥壮地发生轻。

六是平地发病重,山地发病轻。在同一地方,海拔高的地方较海拔低的地方发病轻,主要是海拔高的地方通风透光好,不利发病。

七是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抗病性不同。总的看玉米苗期比较抗病,随着植株生长发育,越来越感病。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三、防治措施

1.栽培防治:一是大面积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杜绝和减少初侵染来源。二是适当早播。早播可避病、逃病,从而减轻发病。三是增施肥料。除增施农肥处,要增施氮肥,凡是土层厚的肥壮地,以及施肥、追肥多的地块,玉米生长茂盛,一般发病都比较轻,重施氮肥可减轻发病30%以上。

2.药剂防治:亩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克加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30~40千克喷雾。7~10天喷1次,连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