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021-05-19 16:06来源:   作者:

二化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一种主要的害虫,一般能够导致水稻减产3%-5%,严重时能够达到18.5%。因此,农户们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小编为大家总结了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1、生活习性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钻心虫、蛀秆虫。在尚志市一年发生一代。为完全变态,以老熟幼虫在稻茬、稻草中越冬。水稻二化螟在我地区每年6月上旬开始化蛹,6月中下旬为化蛹盛期,蛹期8-10天,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7月中旬产卵,7月中下旬初孵幼虫开始集中为害叶鞘,二龄后开始蛀茎危害,到9月末开始越冬。

二化螟一生要经过成虫、卵、幼虫、蛹4个虫期。成虫为小蛾,雌蛾体长1.5cm,白天在稻丛中静止潜伏,有趋光性。卵刚产下为乳白色,产在稻叶背面靠近主叶脉处,呈鱼鳞状排列。老熟幼虫头部红褐色,体长2~2.8cm。二化螟幼虫具有群集危害和转株危害习性。3龄前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先群集在叶鞘内危害;一个叶鞘内幼虫达5-16头,3龄后身体逐渐长大,开始分散寻找新的植株进行危害。

2、危害症状

以幼虫钻蛀稻秆危害,水稻在不同的生育期均受害,形成不同的被害症状。叶鞘受害造成“枯鞘”,分蘖期受害造成“枯心”,孕穗期受害使稻穗不能抽出形成“枯孕穗”,抽穗期受害形成“白穗”,乳熟期以后受害成为“虫伤株”,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枯心苗”和“白穗”。

3、发生规律

春季越冬幼虫在气温10℃左右开始醒蜇,幼虫活动最适温度为15-22℃。蛹期的最适温度为20-30℃。成虫在18-23℃条件下交尾产卵。

根据观察和饲养,二化螟适合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生活。幼虫可短时间在水上漂浮,化蛹后,6月28日最高气温达34℃,由于水份不足稻秆枯燥,蛹干瘪死亡,死亡率达30.8%。

根据田间调查,山间冷凉地区发生较重,水稻长势繁茂,茎秆粗壮的地块发生危害严重。严重的被害株率达21.1%-32.9%。

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4、防治对策

4.1农业防治

①消灭越冬场所。割净池埂、水渠边的稗草、香蒲、芦苇等杂草。在化蛹前将稻茬、稻草粉碎还田,尤其是有虫稻草要及时处理掉。成虫期可用灯光诱杀。②选优良品种,适施氮肥,增施钾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4.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要抓好以下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防治时期要准:在幼虫孵化后、钻蛀危害之前及时打药,观察田间枯鞘率达1%时,即可进行第一次用药,过10天后第二次用药,在我地区最佳时期在7月10日-20日。

二是打药方法要对:在发生较重的地块进行普遍打药防治,在发生较轻的地块进行局部防治,即在有虫株周围打药,防止二化螟幼虫转株危害。通常可采用以下四种药剂及方法进行防治:①亩用5%锐劲特胶悬剂30ml喷雾;②60%杀虫单胺500~600倍液喷雾;③亩用25%噻嗪,杀虫单泡腾剂60g进行甩施;④亩用20%三唑磷100ml对水15公斤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