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荔枝斑螟危害症状有哪些?怎么防治?

2021-05-27 16:46来源:   作者:

番荔枝斑螟是生长期间出现的虫害之一,严重影响了番荔枝的生长,降低了其品质及产量。因此,农户们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小编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防治番荔枝斑螟。

番荔枝斑螟危害症状有哪些?怎么防治?

危害症状:

番荔枝斑螟蛾为台湾新记录种,其分类地位为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2005年下半年以来,该虫对海南番荔枝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在兴隆地区,该虫发生时,若不进行人工防治,为害率高达85%以上,严重发生时甚至达100%,整个果园绝收。

该虫主要为害小果和中果,以幼虫蛀入果肉和种子为害,被害果实初期呈局部黑化、干枯,轻者果实畸形、变黑,重者受害部位扩大至整个果实由黑变干枯僵化,但仍留在果树上。

发生规律:

番荔枝斑螟1年可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被害果实内越冬,每年5~6月第1造果及10~11月第2造果生长期为幼虫发生盛期。4~5月越冬蛹于夜晚或凌晨间羽化为成虫,羽化后即进行交尾,当日傍晚或夜间开始侵入果园并产卵于果实鳞沟间,少数产于果柄近果蒂处,卵散产或2~3粒成堆,经7~9天孵化为幼虫。孵化后幼虫若在小果上,可咬食果皮,并蛀入果肉取食;若在中、大果上,初期幼虫咬碎果皮以口吐丝粘成隧道状,幼虫即在其中,待2龄后再侵入果实内,并钻成隧道,同时将粪粒排出粘于果皮外呈长形囊状。至老熟幼虫时则移至最外层的果皮或果蒂下,吐丝作网化蛹于果肉或种子内。田间温湿度、降雨量等对斑螟种群消长几乎没有影响。越冬羽化后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产卵于番荔枝幼果果蒂或鳞沟间,幼虫孵化后即开始为害早生第1期幼果,至6~8月间达为害高峰期。剖开被害果实,每个果内有5~12头幼虫不等,有的幼虫在果肉为害,有的在种子内化蛹。8~9月进入第1造果采收期,果实被害率因采果及清园而下降;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由于正值第2造果幼果期,斑螟幼虫亦因食料充足其为害达另一高峰,至翌春采收第2造果,被害果率再次下降。

番荔枝斑螟危害症状有哪些?怎么防治?

防治措施:

根据番荔枝斑螟的发生规律,其防治时机应把握在5~6月第1造果和10~11月第二造果生长期即幼虫卵孵盛期且未蛀食果肉前采取全面防治,以抑制为害高峰期。

1、加强果园管理,保持果园清洁,消灭虫源。通过每年8~9月第1造果采收后实施夏季修剪和2~3月第2造果采收后实施冬季修剪,彻底将被斑螟幼虫为害的果实于春季或冬季修剪时剪除并清出园外集中烧毁或掩埋,将残存于被害果内之幼虫杀死,减少虫源,防止生育期入侵为害。

2、进行果实套袋。于5月中下旬及10月中下旬,雌成虫未至果实产卵、果径2~3厘米时进行果实套袋。套果前应全面喷一次杀菌剂、杀虫剂,待药液干后在3天内进行套袋护果。套袋前要进行疏果,疏果时间宜在小果果径达2厘米时进行。袋子要求抗水透气,可用泡沫网袋套果,外加塑料薄膜袋套护,塑料薄膜袋底部要留漏水小孔,亦可自制20厘米X30厘米的报纸袋或用牛皮纸袋,套果后扎口用细铁丝将袋子固定在果枝上。套袋可完全避免斑螟的危害。

3、把握适当、正确的施药时期。斑螟对一般常用药剂相当敏感,必须把握正确施药时机。每年6月中下旬和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于斑螟卵孵化盛期,幼虫未蛀果前即落花后幼果果径2厘米左右时进行喷药,每10天喷1次,连续施药3次。可选用的药剂及浓度有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毒死蜱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8~12月,第1期果逐渐采收而第2期果又正逢生长期,若遇斑螟蛾发生危害,可用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等药剂全园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