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瘿蚊又称梨芽蛆,近两年其危害区域正在迅速扩大,因其幼虫包裹在梨叶内,一般杀虫药剂防治无效,从而导致生产中危害重,发生面积广。小编详细介绍了梨树梨瘿蚊的形态特征、发生症状、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以供梨农参考。
1、形态特征
成虫:体暗红色,头部小,复眼大,黑色,无单眼。前翅具蓝紫色闪光,寿命1 d。卵:初产时淡橘黄色,至孵化前为橘红色,卵期3 d左右。幼虫:共4龄,长纺锤形,体细小如蛆,1~2龄幼虫无色,透明,3龄幼虫半透明,4龄幼虫乳白色,渐变橘红色(老熟幼虫),幼虫期13 d左右。蛹:裸蛹,橘红色,蛹外有白色胶质茧,第1代蛹期20 d左右,第2代蛹期13 d左右。
2、发生症状
梨瘿蚊成虫将卵产在芽及幼嫩叶片上,幼虫孵化后直接在叶片上吸食危害,初呈现黄色斑点,后逐渐凹凸不平,严重时叶片纵卷,呈筒状皱缩,且叶片质地变硬而脆,以致脱落。受害梨树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新梢生长不良,严重威胁海宁市南方梨产业的发展。
3、发生规律
梨瘿蚊1年发生3代,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出现并产卵,幼虫孵化就开始危害,4—5月发生严重。幼虫在卷叶中危害,老熟后入土化蛹,成虫羽化后即上树产卵。该虫世代重叠,幼虫又在卷叶中危害,农药防治药效欠佳,而且该虫年累积性强,在果园内发生往往逐年加重,近年来有暴发流行之势。
据调查,1代梨瘿蚊发生危害,芽枝危害率7.9%,严重地块达16.8%。4月9日在袁花镇调查,叶危害率平均为15.6%,平均每叶有幼虫0.53条。5月2日调查,2代梨瘿蚊发生危害,每片嫩头叶(4叶1心)有成虫0.16头,幼虫0.85条,嫩头叶平均危害率为2.05%。6月6日调查,3代梨瘿蚊发生危害,新梢危害率平均为16.7%,每叶平均有幼虫5.46条,成虫0.59头。据室内外调查观察,4月为1代梨瘿蚊幼虫危害期,4月底出现第2代成虫,5月为2代梨瘿蚊幼虫危害期,5月底至6月初出现第3代成虫,6月为3代梨瘿蚊幼虫危害期,7月底后梨叶上未发现梨瘿蚊幼虫。梨瘿蚊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土壤及树干的翘皮裂缝中越冬。
4、综合防治技术
该虫后期世代重叠,虫龄不整齐,防效欠佳,越冬代和第1代发生较整齐,是防治的最佳期。可在梨花授粉结束后,越冬代进入成虫羽化盛期以前,地面喷洒80%敌敌畏乳油500倍液,或40%毒死蜱500倍液,喷足水量,可确保效果;在第1代成虫初发时,及时喷药保护,可选用80%敌敌畏(或90%敌百虫)1 000倍液+10%吡虫啉2 500倍液,或40%毒死蜱(新农宝)8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此外,应及时摘取第1代梨瘿蚊为害叶片,带出果园烧毁,以减少梨瘿蚊下代发生基数,控制虫害暴发。后期发生时要结合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注意喷药保护,控制其危害。
除上述防治方法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防治,也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效:一是冬季深翻。于初冬霜冻来临前将树冠下的表土深翻10~15 cm,打破其虫茧生存环境,以冻死越冬幼虫。减少虫源。二是地面撒药。3月中下旬,用辛硫磷可湿性粉剂52.5~60.0 kg/hm2拌河沙或细土在梨树行间撒施,控制成虫出土。三是树冠喷药。在幼虫危害期,即正在抽生的新梢嫩叶有大量纵卷成筒状时喷药,药剂选用8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重点喷新梢嫩芽。喷药后第2天,梨瘿蚊幼虫死亡达95%以上。四是烟熏防治。发生严重的梨园,在成虫羽化至产卵期,可施放烟剂熏杀成虫。将锯木粉、硫磺粉、硝铵化肥粉按照97∶2∶1的比例拌匀后置于塑料袋内,按照75~90包/hm2的密度放在树下,点燃后倒入适量80%敌敌畏药液熏杀,5~7 d熏1次,连熏3~4次。
热门资讯
HOT NEWS
热门视频
HOT VIDEOS
推荐
Origi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