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青霉病的症状、病原、侵染规律及防治措施

2021-06-07 20:27来源:   作者:

柑橘青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在全国各种植产区普遍发生,常常导致柑橘品质及产量的下降。那么,柑橘青霉病该怎样防治呢?今天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深入了解柑橘青霉病的症状、病原、侵染规律及防治措施等,希望能够对农户们有所帮助。

柑橘青霉病的症状、病原、侵染规律及防治措施

症状:

发病初期果皮软化,水渍状褪色,用手轻压极易破裂。此后在病斑表面中央长出许多气生菌丝,形成一层厚的白色霉状物,并迅速扩展成白色近圆形霉斑。接着又从霉斑中部长出青色或绿色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由于外缘由菌丝组成的白色霉斑扩展侵染快,青、绿色粉状毒生长慢,所以在后者外围通常留有一圈白色的菌丝环。病部发展很快,几天内便可扩展到全果湿腐。桔园发病一般始于果蒂及临近处,贮藏期发病部位无一定规律。

病原:

青霉病菌学名为Penicillium italicum,病菌分生孢子梗无色,具隔膜,尖端数次分枝,呈帚状,孢梗大小(40.6~349.5)μm×(3.5~5.6)μm、孢子小梗无色,单胞,尖端渐趋尖细,呈瓶状,大小(8.4~15.4)μm×(4~5)μm。小梗上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近球至卵圆形,近球形者居多,大小(3.1~6.2)μm×(2.9~6)μm。绿霉病病原为青霉属的指状青霉菌P.digitatum (Fr.)Sall.病菌分生孢子梗与前种相似,大小(46.4~4462)μm×(3~7.3)μm;孢子小便单胞,无色,中宽,上下稍狭细,呈细长纺锤形,大小(14~21)μm×(3.9~5.3μm。小梗上分生孢于3~6个串生;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卵形至圆柱形,大小(4.6~10.6)μm×(2.8~6.5)μm。

侵染规律:

青霉病的病原遍布全球,一般腐生在各种有机物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气流传播,经伤口侵入柑桔果实。在贮运期间,也可通过病健果接触而感染。果实腐烂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被空气中的水气吸收产生稀碳酸而腐蚀果皮,并使果面PH呈酸性环境,促进病菌加速侵染,更导致大量烂果。

柑橘青霉病的症状、病原、侵染规律及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①适时细致采收,避免产生伤口。雨后和露水未干时不采果。采果、运输、采后果实处理整个过程均应避免机械损伤,减少病菌入侵的伤口。入库贮藏的果实成熟度有八成采收为适宜。②对贮库进行严格的消毒。一般贮果前半个月,用4%漂白粉的澄清液喷洒库壁和地面。也可用硫磺粉进行熏蒸,每立方米贮库用10克,密闭熏蒸24小时。湖南罗永兰等报道采用稻田杀菌剂30%稻病宁作贮存消毒,对柑橘青霉病的抑菌作用最强。甜橙贮藏适温3~5℃,宽皮柑橘5~8℃,相对湿度80%~90%。 ③使用防腐剂处理果实。计划贮藏的柑果采下后即用药浸果(时间约1分钟),药剂可用: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或25%施保克乳油1000~2000倍液,有很好的防效,45%特克多悬浮剂45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