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玉带凤蝶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021-06-07 20:40来源:   作者:

玉带凤蝶又名白带凤蝶、黑凤蝶,其幼虫为害柑橘、花椒及其他芸香科植物的芽和叶,初龄时将叶片食成缺刻或孔洞,稍大时将叶片吃光,仅残留叶柄,大量发生时可将果园嫩梢吃光,严重影响枝梢的抽发。因此,果农朋友应对其发生和防治引起重视。以下内容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柑橘玉带凤蝶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柑橘玉带凤蝶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5~32毫米,翅展90~100毫米,体、翅黑色。头大,触角棒状,胸部背面有10个小白点排成2纵列。雄虫前翅外缘有7~9个黄白色斑纹,从前向后逐渐变大;后翅中部从前缘向后缘横列着7个大型黄白色斑纹,前后翅斑点连接形似玉带,后翅外缘呈波浪形,尾突长如燕尾。雌蝶有两型,一型色斑与雄蝶相似,另一型后翅外缘具半月形红色小斑点数个,在臀角处有深红色眼状纹,中央有横列的少数红、黄、白色斑。各龄幼虫体色差异较大:一龄黄白色;二龄淡黄褐色;三龄黑褐色;四龄鲜绿色,具白色斑;五龄绿色,体长36~45厘米。老熟幼虫头部黄褐色,第四、第五两节两侧有斜形黑褐色间以黄、绿、紫、灰各色斑点花带1条,第六腹节两侧下方有近似长方形斜形花带1条,近背面各有紫灰色小点1枚。四龄幼虫体上斑纹与老熟幼虫相似,三龄前体上有肉质突起和淡色斑纹。蛹呈菱角形,长30~35毫米。头棘分叉向前突出,胸部背面隆起如小丘,两侧稍突出。胸、腹部相接处向背面弯曲,腹部第三节显著向两侧突出。

2、发生规律

在麻栗坡县海拔500~800米的地区玉带凤蝶每年发生5~6代,在海拔800~1200米的地区每年发生4~5代,以蛹在枝梢间越冬,世代重叠。3~4月份成虫出现,4~11月份均有幼虫发生,以5月中下旬、6月下旬、8月上旬和9月下旬为发生高峰期。成虫白天活动,飞行力强,喜食花蜜。成虫白天交尾,交尾后当日或隔日产卵,卵单粒附着在柑橘嫩叶及嫩梢顶端。初孵幼虫取食叶肉,沿着叶缘啮食,常将叶肉吃尽仅剩下主脉或叶柄,幼龄幼虫身体形似鸟粪,行动缓慢,受到惊动或干扰时迅速翻出臭角腺,挥发出芸香料的气味,以保护自己,吓退敌害。五龄幼虫每昼夜可食叶5~6片,对幼苗、幼树和嫩梢为害极大。老熟幼虫在树干、枯枝、叶片上吐丝垫固着尾部,再系丝于腰间,悬挂在附着物上化蛹。

柑橘玉带凤蝶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3、防治方法

①人工捕杀。成虫在早晨露水未干前多静止于枝叶上少动,白天则在橘园、花圃、菜地和其他蜜源植物上飞舞,可用捕虫网捕杀成虫。另外,可在新梢期捕捉幼虫,及时摘除卵粒和蛹。

②保护和利用天敌。凤蝶赤眼蜂和凤蝶金小蜂等天敌对此害虫有显著的控制作用,赤眼蜂和金小蜂分别寄生于玉带凤蝶的卵、幼虫中,对夏、秋季凤蝶的控制作用明显,在药剂防治和人工捕杀时应注意保护。

③药剂防治。根据发生情况进行挑治,并尽量与其他害虫的防治结合进行。在幼虫大量发生时,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在各代幼虫发生期用BT乳剂(100亿孢子/克)200~300倍液,或青虫菌(100亿孢子/克)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500倍液,或3%莫比朗乳油2500倍液,或0.3%苦参碱水剂2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500~1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800~1000倍液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