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粗皮病的发生特点及主要防治技术措施

2021-06-11 17:30来源:   作者:

近年来,苹果粗皮病在已成为苹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的发生常常导致患株坐果率降低、果面粗糙,严重时树势极度衰弱、甚至死树,严重影响了苹果的品质和产量。小编为大家介绍了苹果粗皮病的发生特点及主要防治技术措施,供大家参考。

苹果粗皮病的发生特点及主要防治技术措施

1、粗皮病的发生特点

1.1 症状

粗皮病主要发生在苹果树的主干、主枝、侧枝乃至1年生枝梢上,发病初期首先在树皮上出现小突起(粒点期)慢慢膨大,表皮呈米花状,随着枝干加粗病部逐渐扩大成疱疹(疱疹期)。疱疹扩大中间凹陷,形成圆形或扁圆形,皮层坏死,部分韧皮部变暗灰色(凹陷期),许多病疱扩大并连接起来,皮层变为暗褐色枯斑,表面呈纵横裂纹,十分粗糙(粗糙期),阻碍营养的运输,使树体削弱,果实脱落或形成小果。将病部皮层削开,组织变黑坏死,将病皮削掉,树皮内侧可见有黑色坏死点,严重时黑色坏死点可深达木质部。

果实染病,果面粗糙、暗褐色、果面似长癣状,木栓化斑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呈不完全环状。

1.2 病原

据国内外研究认为,粗皮病多属于树体内易还原性锰(二价锰)过量所致,土壤中钙的含量与粗皮病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钙对锰有拮抗作用,可以把果树吸收的易还原性锰变为不能吸收的代换性锰(四价锰)。当钙充足时限制了树体对还原性锰的吸收,就不容易发生粗皮病。

1.3 发病条件

1.3.1 土壤条件 粗皮病的发生与土壤条件有很大关系,土壤pH值低时,还原性锰容易被吸收,是苹果树粗皮病的主要诱发条件之一;土壤粘重、板结、红壤土、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透气性差、排水不良、低洼贫瘠土壤易发病。

1.3.2 品种特点 新红星及红富士苹果易感病,短枝富士最容易发病,华冠、嘎拉、金冠发病极轻或不发病。

1.3.3 栽培条件 树势弱,结果过多、排水不良、栽培管理粗放,连年施用无机氮肥的园片发病重,施用有机肥的园片发病轻。

1.3.4 发病时期 生产中观察,苹果粗皮病全年都会发生,以5-8月份发病较多。

苹果粗皮病的发生特点及主要防治技术措施

2、主要防治技术措施

2.1 刮粗皮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果树落叶后结合清园,全园刮除主枝主干粗翘皮,发现病变后立即用石硫合剂原液涂治,处于粒点期、疱疹期、凹陷期及粗糙期的病部当年均可大部分愈合。

2.2 控制负载量,提高树体抗病力

为节约水分养分,避免树势衰弱,于花絮分离期,根据树势强弱,按每20-25厘米间隔留1个优质花序,其余全部疏除,保留下的花序去掉边花,只留1个发育健壮的中心花,将株产量控制在50-60千克范围内,减少开花过多养分的无谓消耗,避免因留果过多水分养分争夺,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2.3 科学用肥,增加树体钙含量

涂干增钙预防,每年春、夏、秋用5-lO波美度石硫合剂涂主干及主枝基部3次,除增加树体钙的含量,防粗皮病发生,且能消除病菌侵染源,防止腐烂病等其它病害并发。

利用钙与锰的拮抗作用.把为果树吸收的易还原锰转变为不能吸收的代换性锰,当土壤中的钙充足时就不易发生粗皮病的原理,施肥时重施有机肥及过磷酸钙,使果树得到完全的土壤养分,增加土壤中钙的含量,限制树体对锰的吸收,在树冠外围向内30-40厘米处挖40厘米深的环状沟3-4条,株施优质圈肥100千克,混入过磷酸钙2-3千克。花后追肥时沿树冠一周挖6-8个小坑,每株灌施腐熟人粪尿30千克混入过磷酸钙1.5千克,叶面喷肥时除套袋前喷2-3次300倍氨化钙,增加树体内钙的含量。6月下旬、8月中旬再各喷1次。减少粗皮病的发生。

2.4 熟化土壤,改善果树根际环境

每年夏季当果园茅草、狗尾草等低秆杂草长至25-30厘米时,多次刈割,覆盖树盘,秋季收集棉壳、薯秆及豆科类等作秸秆铺在树冠下,落叶后,土壤尚未封冻前全园深翻25厘米将覆盖物及落叶翻入土中,熟化土壤,改善土壤通透性,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促使土壤中还原性锰的转化,为果树生长创造良好的根际环境,避免粗皮病的发生。

2.5 注意果园排水

修整果园的排水道,避免生长季果树浇水后及夏季暴雨后低洼处长时间积水和加重土壤板结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