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2021-06-19 17:42来源:   作者:

  在甜菜种植过程中,每年因病害造成的损失达到了10%左右。为了更好的防治甜菜病害,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了解掌握甜菜病害症状及防治措施必不可少。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甜菜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甜菜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一、立枯病

  1.发病症状

  从种子发芽至幼苗出土后2~3对真叶前均可发病。如果在幼苗出土前被侵染,会造成烂种和烂芽;在幼苗出土后发病,表现为地下部变细,病斑颜色开始为褐色,其后变黑,严重时整个地下部变黑腐烂,地上部叶片枯萎。

  2.发病条件

  主要是播种过早、气温低,播种后下雨、降温,土壤含水量大以及土壤粘重、雨后板结等,造成出苗期延长,增加了病菌侵染机会,使病害发生加重。

  3.防治措施

  ①实行轮作倒茬。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宜,忌用蔬菜地做前茬。播后遇雨及时中耕松土,破除板结。②长期增施腐熟有机肥可增强土壤(尤其是下潮地)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提高地温,促进幼苗出土。当年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抗病力。③播种期不宜过早,过早气温太低,使幼苗的抵抗力减弱。播种也不宜过深,过深幼芽出土困难,需消耗大量养分,使苗期生长衰弱,抗病力削弱。( 用70%敌克松按种子量的0.8%拌种,阴干后播种,对立枯病有较好的防效。

  二、根腐病

  1.发病症状

  按发病部位分为根尾腐烂和根体腐烂两种。根尾腐烂发生早,危害重,多数发生在直根上,先是根尾产生黑色腐烂,而后逐步向上扩展,病部维管束为黄褐色,在多雨或潮湿的条件下,病部呈水渍状软腐,具酸臭味,易拔起,烂根部常留在土壤中。根体腐烂多发生在后期,有的从块根一侧表皮侵染,产生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凹陷斑,而后向四周和根体内部扩展,叫侧腐;有的从根冠部侵染,使其腐烂,称冠腐;有的从根体上部侵染,逐渐向根体内部蔓延,使块根内部组织腐烂,干燥时病部易失水形成空洞,块根外皮皱缩,裂缝,称心腐。属一种土传病害。

  2.发病条件

  引起该病的病原菌多数为土壤习居菌,当甜菜受地下害虫或机械损伤时,病菌借伤口侵入。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和多雨的季节发生较重;在碱性及质地粘重、通气不良的土壤上发病重。

  3.防治措施

  ①早期发现病株挖出后深埋,并对病穴撒石灰消毒,防止病害扩展;在发病期可用75%百茵清可湿性粉剂5oo倍液(15千克水配药30克),喷施于叶面或灌根;②加强田间管理。避免大水漫灌,实行滴灌或沟灌,减少机械损伤。

  三、褐斑病

  1.发病症状

  是一种再侵染次数多、流行性强的病害,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病。该病可侵染甜菜叶柄、叶片,病部初呈褐色或紫褐色小圆斑,最后病斑中央呈灰褐色,周围为褐色至紫色。潮湿时,病斑中央生有灰白色霉状物,随着病斑数量不断增加,外层病叶迅速干枯,新叶不断长出。如此循环,块根青头加大,形状如菠萝。叶柄被侵染后形成长梭形至长椭圆形病斑。

  2.发病条件

  与温、湿度有关,在高温多湿的情况下发病较重。一般昼夜平均温度在20℃以上、湿度在70% 以上有利于发病。在低洼地,土壤与空气湿度都较大时,发病情况较重。

  3.防治措施

  ①选育抗病品种。②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秋耕冬灌,加速病残体分解,减少菌源越冬基数。( 防除田问杂草,特别是传播褐斑病菌的杂草,如蒲公英、车前草等。④甜菜收获后,及时青贮切削的茎叶。⑤增施钾肥和氮肥,增强植株抗病力。(病害发生时,667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大田喷雾,隔7天再喷1次,连续2-3次,可控制病情发展。

甜菜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四、自粉病

  1.发病症状

  于7月中旬开始发病,到8月中旬发病达到高峰。病菌可侵染甜菜各部位。最初病部有白色放射状菌丝,当条件适宜时,迅速扩展,使叶片布满一层白色粉状物,重病叶片发黄脱落。

  2.发病条件

  一般情况下,气温高、干旱少雨,病害发生重。浇水太多,氮肥过量,植株生长量过大,土壤干旱缺水,植株萎蔫,均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3.防治措施

  ①选育抗耐病品种。②适时浇水,防止甜菜受旱,避免偏施过量氮肥。(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实行秋翻冬灌,加速病残体腐解。@667米 用12.5%敌力康可湿性粉剂40克,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2O%三唑酮乳油50-60克,氟硅唑4~6克,腈菌唑12-15克。常规喷雾器每667 用水量3O千克左右,均匀喷施。7~10天1次,连喷2~3次即可。

  五、蛇眼病

  1.发病症状

  叶片被侵染后,在病部产生浅褐色水渍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病斑中央灰白色,具有同心轮纹。

  2.发病条件

  一般多雨、潮湿条件下有利于发病。干旱、土壤碱性大或施肥不当导致植株生长不良时,也可诱发病害。

  3.防治措施

  ① 播前用种子量O.8%的福美双、拌种双、敌克松等拌种。②发病时667米用1 000倍液甲基托布津或800倍液敌克松大田喷雾。③实行轮作,清除田间病残体,深秋耕冬灌,减轻病害发生。

  六、病毒病

  1.发病症状

  有丛根病、黄化病毒病两种。丛根病在田问有3种类型,第1种是叶脉黄化坏死型:先从底层叶片的叶脉开始褪绿黄化并逐渐扩展到叶脉,最后向中、上层叶片蔓延。黄脉逐渐变褐坏死,叶片畸形,植株矮化,最后萎缩枯死。第2种是褪绿型:病株叶片均匀褪绿黄化,叶片变薄、变窄,有的褪绿叶片呈波状皱缩,叶柄细长直立,植株矮化。第3种是焦枯型:发病后先从叶端叶缘的叶肉产生褪绿小斑,后扩大为褐色并连片呈不规则形黑色斑块,由于侧根的坏死,叶片很快焦枯、内卷,最后整个叶片变黑枯死,病株矮化,叶片干枯脱落。黄化病毒病:先自底部老叶的叶尖和叶缘开始变黄。随后在叶肉问扩展,产生不规则形黄色斑块,最后除叶脉保持绿色外,整叶黄化并向中层叶片和心叶蔓延,导致整株叶片黄化。病叶变厚变脆,用手折时可发出脆裂声。中午最热时,健株叶片下垂,而病株叶片直立。

  2.防治措施

  ①增施磷钾肥,不偏施氮肥。②发病田667㎡喷施病毒A 80~100克,或病毒必克100克,加艾美乐1-2克、磷酸二氢钾100~120克、调节剂春雨1号1粒或芸苔素1袋等,对水20千克叶面喷施。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