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五味子病害症状、发病条件及其防治方法

2021-06-29 18:38来源:   作者:

对于五味子来说,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阻碍了五味子种植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常见的五味子病害症状、发病条件及其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常见的五味子病害症状、发病条件及其防治方法

一、病害及防治方法

五味子大致有根腐病、叶枯病、白粉病、黑斑病、立枯病、锈病等病害。

1.根腐病

根腐病是五味子生长的主要病害,也是危害最严重的病害。根腐病一般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发病,开始叶片萎蔫,根部和地表面交接处变黑腐烂,根皮脱落,几天后植株死亡。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根腐病菌属真菌,病菌在土壤中及病残体上越冬,在土壤里病菌能存活5-6年,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利发病,低洼地黏土地、沼泽地、积水地发病重。

无公害防治方法:根腐病要以预防为主,首先控制病菌的传播,苗木在栽植过程中严格把关,杜绝移栽带病的苗木,发现死亡植株除掉深埋,坑穴换新土,土壤进行消毒。发病前可喷施或浇灌50%消菌灵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35%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发病前或发病后均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浇灌或喷施。发病前应连续用药2次,间隔8-10d。

2.叶枯病

叶枯病是五味子生长过程的主要病害之一,防治要贯穿生产的全过程。叶枯病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发病,发病先由叶片尖或边缘干枯,逐渐扩大到整个叶面,全叶干枯脱落,随之果实萎蔫皱缩造成早期落果。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属真菌,病菌遗留在土壤中,随气流及雨水传播,田间操作也是一个传播途径之一。植株长势弱,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易发病。

无公害防治方法:叶枯病只要防治结合,就不会导致植株死亡,产生落果现象,是可以防治的病害。发病前后均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5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施。发病期每隔7d喷施一次,两种药可交替使用。

3.白粉病

白粉病在6-7月份发病,主要危害叶片,果实受害少。病初在叶片上出现褪绿色小点,扩大后呈不规则粉斑,上面生有白色絮状物。病害会扩展整个叶面,使叶组织变黄干枯脱落,影响幼果膨大。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属真菌,病菌随病原体残留在土壤里,在温度15-30℃,相对湿度80%以上白粉病流行加快,特别是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白粉病最易流行。

无公害防治方法:发病前,发病初均可喷施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12.5%腈菌唑乳油200倍液,喷施10% 醚唑(世高)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75%百菌清(达克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混用效果很好,这些杀菌剂均可交替使用。

4.黑斑病

黑斑病5-8月份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先从植株中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扩展。病初在叶片上生有黑色小斑,逐渐病斑扩展,融合成大斑,使叶组织枯死,整叶干枯或脱落。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属半知菌类真菌,病菌残留在土壤和病原体上第二年成为主要的传染源,借风和雨水传播,可直接侵入叶片。该病与湿度密切相关,高温高湿病易发生,特别是灌溉和风雨后病情迅速扩展。土壤肥沃,植株长势强不易发生。

无公害防治方法:发病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80%代林猛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这些杀菌剂均可交替使用。

5.锈病

五味子锈病发病在夏秋两季,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果穗、茎蔓均可受害。叶片和茎蔓染病时边缘出现不明显的褪绿小黄斑,之后中间稍突起,逐渐出现深黄色,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锈病属担子菌门真菌。病菌残留在病残体上,叶面结露及叶面上的水滴是病菌萌发侵入的先决条件,特别是在高湿昼夜温差大及结露持续时间长,此病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无公害防治方法:发病前或发病初用15%三唑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施,用40%百菌清悬浮剂600倍液喷施,用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施。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

常见的五味子病害症状、发病条件及其防治方法

二、使用农药的基本原则

①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②交替用药减少病菌的抗病性。

③合理混用农药,不是所有农药都能混用,如:代森猛锌不能与铜制剂和碱药剂混用。

④掌握用药剂量和喷洒时间,避免产生药害,如:避免在炎热中午施药,苗期、花期易产生药害。

⑤提高农药利用率,对症下药。如:早晨施药一定等叶片、茎蔓露水消失,液体喷施要雾化,植株叶片正反两面要喷到,喷的均匀,能用中低档价位的药就不用高等价位药。

⑥连续使用农药的间隔期为7-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