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蒙古灰象甲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2021-06-29 18:43来源:   作者:

蒙古灰象甲别名有象鼻虫、灰老道、蒙古土象等,是为害五味子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新栽五味子春天萌发后,常因蒙古灰象甲为害而导致成活率低,严重时甚至绝收。因此,必须做好五味子蒙古灰象甲的防治工作。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五味子蒙古灰象甲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五味子蒙古灰象甲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4~6.0mm,宽2.3~3.1mm,卵圆形,体灰色,密被灰黑褐色鳞片,鳞片在前胸形成相间的3条褐色、2条白色纵带,内肩和翅面上具白斑,头部呈光亮的铜茁,鞘翅上生10纵列刻点。头喙短扁,中间细,触角红褐色膝状,棒状部长卵形,末端尖,前胸长大于宽,后缘有边,两侧圆鼓,鞘翅明显宽于前胸。卵长0.9mm、宽0.5mm,长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24h后变为暗黑色;幼虫体长6~9mm,体乳白色,无足;裸蛹长5.5 mm,乳黄色,复眼灰色。

2、发生规律

蒙古灰象甲在华北、东北和内蒙2年发生1代,在黄海地区1.0~1.5年发生1代,以成虫或幼虫越冬。翌年春季日平均温度达到10℃时,成虫开始出蛰。成虫白天活动,以10时和16时前后活动最盛,受惊扰后假死落地。夜间和阴雨天很少活动,多潜藏在土中的植株根际,或在枝叶间。成虫无飞行能力,均在地面爬行,因而菜田中的成虫多由田外的杂草上迁移而来。一年中以5~6月为害最重。

蒙古灰象甲在辽宁2年发生1代,以成虫及幼虫在树下土层中越冬。4月中旬前后越冬成虫出土活动,5月上旬成虫产卵于表土中,5月下旬开始出现新一代幼虫,幼虫在地下表土中取食有机质或作物须根。9月末幼虫做成土室休眠,经越冬后继续取食,6月下旬开始化蛹,7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新羽化的成虫不出土,在原土室内越冬,直到第3年4月出土交尾、产卵。

成虫一般在早春平均气温10℃时活动。最初活动比较迟缓,此时多隐蔽在土块下或苗根周围的土块缝隙中,为害初萌发的幼苗。随着温度升高,成虫多在上午10时以后大量出现在地面上寻觅食物,其食性很杂,有群栖性,土壤湿度过大不利于成虫活动。成虫每日取食无间歇现象,直到幼苗或幼芽食尽才行转移。成虫交尾后10d左右产卵,多半在傍晚或午前产卵于土中,散产,产卵期长达40d左右,平均产卵量每头雌虫200粒左右。

五味子蒙古灰象甲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3、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1)在受害重的田块四周挖封锁沟,沟宽、深各40cm,内放置腐败的杂草诱集成虫集中杀死。

(2)秋翻、春翻。因为蒙古灰象甲在表土层内越冬,细致的行间耕翻和翻树盘,可以改变其原来越冬的位置,使其大半暴露于地表,机械伤害、其他动物取食以及风吹、日晒、冰冻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可大大降低虫口密度。

(3)灌水。由于蒙古灰象甲成虫只能于地表爬行迁移,土壤湿度过大不利于其活动。因此,可以结合灌水,增加土壤湿度,限制其取食、产卵等活动。

(4)结合早春施肥,撒施或浅施碳酸氢铵,利用其放出的氨气,可直接使害虫忌避。

3.2 化学防治

在成虫出土为害期喷药防治,可使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3%吡虫清(莫比朗、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或2.5%敌杀死(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等;也可使用48%乐斯本乳油1 500倍液或50%乙酰甲胺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在成虫发生期可使用毒饵诱杀。具体方法是:将青菜切碎,使用90%敌百虫晶体500倍液等喷施到菜叶上,搅拌均匀,于每日上午,将菜叶撒施到菜苗四周,成虫出土后先取食茶叶,中毒死亡。

3.3 物理防治

由于蒙古灰象甲的迁移性很大,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必须结合物理防治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效,并可以减少农药用量,从而减少生产投入,减轻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1)利用其假死习性,进行人工捕杀。用白布单铺于树下,震落成虫;然后将其搜集到一起,集中烧毁。

(2)树干绑膜法。这是一种很有效的人工防治蒙古灰象甲的方法。在树干下端绑塑料膜,长20cm,将塑料膜围树干绕1圈以上即可;然后将塑料膜绷紧、绷平,上下两头绑死。利用塑料表面的光滑,使灰象甲成虫不易在其上爬行,阻止其上树为害。此法防效可达80%以上。但使用时应注意塑料与树干之间一定要绑紧,防止象甲从其中钻过。此法还有另一种绑法,就是利用同样的塑料,上端绑紧,下端不绑,呈倒“喇叭口”状。由于上端绑死,象甲要爬上树,必须先爬上“喇叭口”,但因“喇叭口”表面光滑,且春风很大,“喇叭口”来回摆动,其多数会滑落,对蒙古灰象甲的防效也很好。